原標題:培育新動能 激發新活力
——“十四五”時期我市開發區建設工作綜述
開發區作為轉型發展的主戰場、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引擎,是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産業的“集聚區”、強鏈補鏈的“根據地”。
“十四五”以來,我市開發區堅持項目為王、改革賦能、服務創優,在産業集群培育、體制機制改革、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20年至2024年,全市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13.2%,佔全市比重從15.6%提升至20.1%;工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增長率18%。今年1至9月,全市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7%,增速全省第一,其中高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在全省“1+11”轉型綜改示範區中增速排名第一,以實打實的發展成果書寫了提質增效的奮進篇章。
項目為王 發展壯大産業集群
日前,在即將投運的山西雲峰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山西雲峰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項目建成後,將承載10000P的澎湃算力,進一步提升優質人工智能算力資源供給能力,整合形成“存儲—調度—開發—應用”的全鏈條智能引擎。
項目建設是發展的“生命線”。“十四五”期間,我市開發區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全市開發區項目管理制度,加強簽而未落、落而未投、投未見效項目動態跟蹤調度,持續開展“三未”項目攻堅行動。同時,聚焦重點産業,加強項目謀劃,動態儲備項目,提升項目開工率、投産率、達效率,實現早開工、早投産、早達效。2020至2024年,全市開發區凈增“四上”企業15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7家。
各開發區結合自身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産業基礎、環境容量等客觀條件,重點打造新質生産力特色産業集群,實現差異化錯位發展。
其中,高新區圍繞高端、智能、綠色方向,打造特色先進裝備製造産業集群,推進鋰鈉電池、鈣基新材料産業成鏈發展;平定經開區全力推進新能源電池小鎮建設,已聚集5家負極材料企業,産能20萬噸;盂縣經開區以固廢綜合利用、新型耐火材料産業為主導産業,目前正積極布局發展綠色鋁全産業鏈。
今年以來,各開發區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截至目前,高新區24個省、市重點項目開復工率83.3%,晉東智算中心完成廠房改造並迎來第二批設備進場,未來智算中心一標段具備交付條件,高硅氧玻璃纖維及製品項目進入基礎施工階段;平定經開區16個在庫項目中,山西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産5萬噸鋰電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山西謙源化工有限公司年産1000噸2-氯-5-氯甲基吡啶項目已投産;盂縣經開區27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新建年産50萬噸土壤調理劑項目進入試生産階段,西煙循環經濟産業園標準化廠房建設如火如荼。
改革創新 激發發展內生活力
趙宇姝出生於1990年,是一名工商管理碩士。2020年,她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進入高新區産業經濟部。僅一年時間,她便以科技創新中心副職的身份推動2家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升級為省級平台。今年初,她走上了産業經濟部負責人的崗位。近3年來,高新區引進了80余名研究生,如今,他們已走上了各部門的重要崗位。
“十四五”以來,我市開發區持續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建立起“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制度,通過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年,我市印發支持開發區提質增效若干措施,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産業綜合競爭力、提升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強化服務和要素保障力度、提升開放合作水平五個方面提出22條具體舉措,賦能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按照“管委會+公司”模式,我市積極推動開發區深化“管運分離”改革,全部成立了歸屬開發區的平台公司。各開發區管委會依法依規行使賦予的政策制定、發展規劃、行政審批等管理權限,對所轄區域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平台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管理、投融資開發、招商引資等方面實行市場化運作。
尤其是高新區重塑市場化運行機制,構建了“6個集團公司+N個專業公司”的國企架構,實現了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營”的轉變。其中,數科集團推動全省首個“資産入表+産品登記”案例落地,數據價值化邁出關鍵一步;開源公司成立了全市首支政府産業引導基金,構建了“30億元母基金+市場化子基金”的雁陣格局。
同時,我市全力推動開發區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通過搭建産學研合作平台,我市開發區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使負極材料、高硅氧玻璃纖維等領域的技術成果加速轉化,為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優質服務 打造營商環境強磁場
“以前辦理經營許可證需要在多個窗口間來回跑,現在在一個窗口就能搞定,省事多了。”日前,市民李先生在高新區政務大廳辦理食品經營許可業務時,感受到了“無差別受理綜窗”全新服務模式帶來的便利。
高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設置2個無差別受理綜合窗口和1個統一出證窗口,承接261項行政審批事項,真正實現“無差別全科受理”。同時,在功能優化上精準發力,重點打造預審服務、涉企服務、項目會客廳三大特色服務區域,全方位提升政務服務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高新區“培育‘泉新服務·直通助企’服務品牌,構建完善服務鏈條經驗”還入選了全省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經驗交流彙編》。
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經營主體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市向開發區持續賦權,提升“區內事區內辦”水平,向高新區賦權省級事項58項、市級事項3735項,分別向平定、盂縣經開區賦權縣級事項58項、51項。
同時,全市開發區持續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目前已全面完成區域節能、環境影響、洪水影響、壓覆重要礦産資源等省定7項區域評價,工業用地全部以“標準地”出讓,還組建了107人的領辦代辦員隊伍,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今年1至10月,全市開發區實行“承諾制”項目數量82個,領辦代辦事項數量246件,出讓“標準地”6宗1194畝,實現了“標準地”向生産性服務業項目的擴展。
全市開發區還強化要素保障,為項目“保駕護航”。在土地供應上,全市開發區開展閒置土地清理,保障開發區重點項目用地指標;在資金支持上,新增基金招商項目2個,通過産業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在人才服務上,持續引進高級管理人才,為項目運營提供智力支撐。此外,全市開發區強化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配套,確保項目“引得來、建得快、留得住”。目前,全市開發區標準化廠房已建成52.8萬平方米,計劃新建34.06萬平方米。
下一步,全市開發區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推進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力爭在規上工業增加值、項目投産達效、産業集群培育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開發區力量”。(吳珊 郝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