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1月6日電(記者王菲菲)6日,以“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底氣、韌性與活力”為主題的2025新華網思客年會在山西臨汾雲丘山舉行。來自政産學研用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探討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共議經濟發展新動能與地方實踐新路徑。
臨汾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淵宣讀了市委對年會的致辭,近年來,臨汾市着力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把先進理念轉化為實操舉措、把美好願景轉化為發展實景,推動各項工作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前列。特別是經濟增長態勢強勁,GDP總量從2019年的1452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438億元、五年增加986億元;GDP增速表現搶眼,2023年增長 7.6%,2024年增長6.3%,今年前三季度增長7%。臨汾在實踐中深刻感受到,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去的要素、投資、資源驅動,全面轉向創新、消費、綠色驅動。超前布局、大力培育“三大新動能”,正是臨汾發展能級躍升的核心密碼。

新華社山西分社社長、分黨組書記趙東輝在致辭時説,經濟發展既需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更離不開地方實踐的“基層探索”。新華社山西分社密切關注並記錄臨汾等地文脈傳承、産業轉型的探索與成效,采寫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作品,未來將繼續依託新華社、新華網平台資源,聚焦産業升級、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等領域,深入一線調研、精準研判趨勢,為山西和全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輿論支持和智力支撐。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以“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五年”為題進行分享。他指出,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我國經濟每隔十年便邁上一個新&階。當前我們正步入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核心的第五個十年,核心任務在於推動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

大國發展既是硬實力的發展,也是軟實力的提升。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在主旨演講中從品牌能見度、科技創新和文化出海等多角度闡述中國軟實力的強勢崛起。他&&,可以預見,“十五五”將是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雙向賦能、協同發力、並駕齊驅的起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指出,“十五五”時期是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五年,需要不斷完善法制,強化激勵機制,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升級迭代。中國資本市場也需要在“十五五”時期完成生態鏈的重構。

“地方政府需轉變發展思維,以‘投資於人’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認為,地方政府需擺脫過去依賴土地、稅收優惠、補貼等傳統競爭模式,轉而探索“投資於人”的新路徑,通過優化人力資本和宜居宜業環境來吸引資源和投資,從而引導地方政府行為真正轉向“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總結了三個消費的特徵——從商品性消費轉向體驗式消費、從品牌溢價認同轉向實用價值認同、從炫耀性消費到悅己性消費,指明了當前消費的“新風向”,揭示了激活市場“新動能”的核心路徑。

在思客對話環節,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的主持下,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葛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管清友,中興通訊副總裁、中國區戰略規劃總工張嗣宏,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羅凱,多焱控股集團董事長賀焱圍繞“‘十五五’科技創新、擴大內需、綠色轉型如何雙向賦能?” 這一主題,展開對話,分享真知灼見,碰撞智慧火花。

在下午的思客講堂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羅凱,中興通訊副總裁、中國區戰略規劃總工張嗣宏聚焦中美博弈下的中國經濟未來前景、AI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加速AI從技術創新到價值創造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解析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

本次年會由新華網、新華社山西分社主辦,“新華網思客‘十五五’專家庫” 也在活動期間正式啟動。新華網思客智庫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以來,在北京、海南、廣東、浙江等地連續舉辦新華網思客年會,搭建高端對話平台。年會議題始終緊扣時代脈搏,內容覆蓋經濟、國際、科技、旅游等多個維度,邀請專家學者就中國經濟的下一程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