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原新建路改造一新全線通車

公交站&煥然一新。盧文艷攝

精心打造的龍潭活力場。通訊員攝

新建路俯瞰圖。通訊員攝
道路筆直寬闊,華燈林立兩旁,管線更換一新……10月20日,煥然一新的太原市新建路全線通車。據悉,改造工程北起北沙河南沿岸,南至迎澤大街,全長約3.6公里,紅線寬度50米。自今年5月24日封閉施工以來,1700名建設者奮戰149天。
地下“隱形工程”是核心突破。新建路地下管網更新改造工程是今年太原市重點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標誌性項目。施工方不僅全面更新了排水系統,還鋪設了3.6公里電力方涵、2.5公里低壓電力排管、3.6公里熱力管道及7.3公里供水弱電管道,徹底解決了管線“帶病運行”的問題。
地上細節則充滿人性化設計,機動車道上面層採用SMA-16瀝青馬蹄脂材料,粘結力強、抗滑耐磨且防水降噪,既提升行車舒適度,又增強極端天氣適應性;人行道選用8厘米厚大尺寸花崗岩面磚,以粘接水泥漿鋪裝,使得3萬餘平方米的新步道可承受大流量行人壓力,平整度與穩定性雙提升。同時,更換3萬餘米老化側石,配套防沉降鑄鐵井蓋,兼顧安全與美觀。
在通行秩序優化上,新建路兼顧安全防護與智慧治理。路中設置二次過街安全島,配套人行信號燈實現半幅過街精細化管理,比傳統畫線安全島更能保護行人;人行橫道標線採用雙組份圓點狀雨夜防滑材料,保障雨天通行安全。同時強化智慧調度,通過優化綠波效果、設置可變車道,動態適配不同時段交通需求;新增機動車行駛軌跡導流線、交叉口自行車禁駛區,劃分出租車、網約車停車區與禁停黃網格,讓交通秩序清晰可辨。
此次新建路改造以人為本,強調功能性和體驗感。建設方深入挖掘新建路城市文化和歷史記憶,以阜城門和城西水系為原型,形成新建路的專屬logo,並將其印製在人行道阻車器、交通信號燈燈桿等城市傢具上。路燈延續迎澤大街“十一火棉桃”造型,融入傳統紋飾。
此外,太原市園林局打造了多層次、多維度、多樣化的複合型綠地,體現了“公園城市”發展理念,將新建路街邊口袋公園與西海子公園、龍潭公園等有機結合,強化新建路作為府城文化、生態主軸線的功能格局。比如在西海子公園、龍潭公園內栽植白皮松、油松、國槐等喬木,增設便民休憩設施;破除飲馬河公園西側原有鋪裝,面積約2.4萬平方米,通過“拆墻透綠”的手法,實現公園景觀與城市環境的無縫銜接;精心打造了北沙河游園、府西街游園及旱西關街角綠地等,大大滿足了周邊居民的休閒、健身需求。
從板塊劃分到細節設計,新建路的蝶變不止於“通”,更追求“優”。實現完美蛻變的新建路,成為一條以安全為基底、以暢行為亮點、以文化為紐帶的景觀大道,實現城市品質與通行體驗的“雙升級”,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又一窗口。(記者盧文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