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在新聞現場】摔跤吧,少年!

撓羊賽場上,少年跤手們奮勇爭鋒。陳曉平攝
9月13日,華燈初上,忻州古城北廣場中央被照得雪亮——一場撓羊賽在此鏗鏘開鑼,來自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的45名少年陸續登場,用力量與技藝點燃了跤鄉的夜晚。
撓羊賽是流行於忻州市一帶的民間摔跤活動。沒有年齡、性別、體重、時間限制,不穿專業跤衣,跤手以單場淘汰車輪戰上場,除雙腳外,身體任何部位觸地即判負。唯有連續摔倒六名對手的佼佼者,才能摘得“撓羊漢”的桂冠。2008年,撓羊賽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跤場中央,14歲的張炡楊一登場便成了焦點。面對身材格外高壯的對手,稚氣未脫的張炡楊卻毫無懼色,弓背踏步,張開手臂,凌厲的目光緊盯對手,不斷試探、前壓,伺機鎖住對方臂膀。纏鬥膠着之際,對手猛然發力想把他凌空抱起,就在眾人凝神屏息的瞬間,張炡楊腰腹如弓弦般驟然繃緊,一個乾脆利落的借力翻身——“嘭!”兩人先後倒在地上。
“破了!”場外解説與觀眾一起歡呼起來,對手勢如破竹的四連勝就此終結。張炡楊起身不忘拉起對手,兩個滿身汗水的少年相視一笑,隨即開啟了屬於張炡楊的守擂時間。
“注意邊線!步子扎穩!”跤場邊,定襄隊帶隊教練蘭奮亭嘶啞的聲音穿過鼎沸人聲,目光緊緊追隨着&上跳躍騰挪的身影。燈光下,少年額角的汗珠甩出晶瑩弧線,小小的身軀爆發出驚人韌勁,拿下了當晚第一個“撓羊漢”稱號。
夜色漸深,氣氛愈加熱烈。紮好馬尾、躍上擂&,與男選手交鋒的16歲小將王芝欣毫不遜色,雙方勢均力敵,角力長達十分鐘,直至加時環節,體力接近極限的王芝欣在纏鬥中失手被扳倒在地,人海中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與鼓勵。
“姐姐真棒!”場邊的小觀眾踮着腳尖,激動得滿臉通紅,仿佛自己正置身於那聚光燈下。一位年輕的父親將孩子舉過肩頭,高聲説道:“瞧!這就是咱忻州兒女的筋骨!”
少年們的每一次撲跌、騰挪,總能引來山呼海嘯般的吶喊。“成年人的比賽大多講求技術技巧和心理博弈,而‘娃娃跤’往往簡單乾脆,別看手法稚嫩,那股衝勁、闖勁恰恰是看點所在。”原平隊帶隊教練王心寶説。
在跤鄉忻州,看摔跤、練摔跤是融入血脈的民間傳統,更是曾涌現出高書文、張毛清、崔富海等眾多為國爭光的跤壇功臣。王心寶就是從“娃娃跤”賽場上走出的全省摔跤冠軍,如今作為原平市雲水中學的體育教師,毅然接下了傳承的使命。“學校專門開設摔跤特色體育課,不僅是為競賽儲備人才,更是要培養孩子們直面挫折的精神,要在每次摔倒後都有爬起來的勇氣。”王心寶帶着孩子們走出校園,走上擂&磨礪鋒芒,在今年的山西省第十七屆運動會資格賽上,學校培養的摔跤健兒更是全部晉級。
子夜將近,廣場上的射燈次第熄滅,古城的喧囂漸漸散去,唯有幾盞路燈投下暖光。幾個意猶未盡的少年仍在興奮地復盤,清脆的笑語在清涼夜風中碰撞,汗濕的衣衫緊貼着尚未寬闊的脊背,影子在青石板上跳躍、拉長,仿佛是跤鄉的昨日和明天在緊緊相擁。
薛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