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席:薄如蟬翼的手撕鋼藏着堅守與突破-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5 09/05 16:46:22
來源:新華網

廖席:薄如蟬翼的手撕鋼藏着堅守與突破

字體:

  太鋼的手撕鋼已聲名遠揚,人們知道來之不易,但到底有多不容易,支撐他們堅持下來並取得成功的又是什麼?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手撕鋼項目技術負責人廖席&&,一片薄如蟬翼能被徒手撕開的鋼,背後藏着十年的堅守與突破,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新材料從太鋼的實驗室走向世界。

  新華網:太鋼的手撕鋼已聲名遠揚,人們知道來之不易,但到底有多不容易?

  廖席:手撕鋼從立項到量産有兩年多的時間,我們有統計的數據是經過了711次失敗。700多次試驗,每一次對我們來説都刻骨銘心。

  手撕鋼難的就是軋製,難解決的就是斷帶。但手撕鋼的斷帶和常規的鋼鐵斷帶不一樣。手撕鋼一旦發生斷帶,就要停機,需要一位工程師鑽進機床,在四十多度的高溫環境下,清理乾淨油渣混合物後,一切重來。

  最開始時,差不多一兩天就要來一回,確實是很煎熬的。

  新華網:那支撐你們走下去的是什麼?

  廖席:支持我們走下去,我想有幾方面:

  第一,國家有需求。我們在攻堅手撕鋼的時候,面臨國外高價賣、我們高價買,甚至在有些領域拿錢也買不到,是卡脖子的。這迫使我們去做它。

  第二,這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要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太鋼有世界上一流的裝備,有80多年的不銹鋼的生産經驗,有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技術團隊。

  我們當時是有信心,也相信有能力把它做出來。當時,整個團隊有這麼一股子勁兒,既然國外能幹,為什麼我們不能幹?!

  企業一直在鼓勵我們去創新。太鋼的企業文化鼓勵創新,反對守成,不停地創造新工藝和技術,增加産品的附加值,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我曾經鬧過小情緒,當時我們幹了一年多了,沒見到什麼希望,沒有幹成也沒有質的突破,我找到公司領導説“這個事你換個人吧”。公司領導説,你自己眼裏看不到進步,但其實有進步,從0.05毫米到了0.03毫米了,積累出的數據就是進步的方向。

  公司領導總會跟我們説你再嘗試一次、你再試一次。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次又一次嘗試後最終實現突破。

  新華網:在以創新助力山西轉型方面,你們團隊以及太鋼集團有什麼好消息分享嗎?

  廖席:好消息很多。

  手撕鋼不僅厚度從0.02毫米精進到0.015毫米,更在不同應用場景做到全球首發。手撕鋼行業從十年前嘗試完成任務,到現在主動引導行業發展,國家發展需要哪些金屬材料,我們就主動研究哪些材料。

  我們團隊有快速進步和發展,從原來的六七個人發展到目前的30多個人,而且也更專業化了。

  我們團隊確立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産一代,對於金屬材料來説,一定會薄化輕量化。我們未來研究方向就是繼續薄化。比如大家熟知的折疊屏手機,那能折是不是就可能能卷?未來隨着技術的突破,是不是手機有可能像畫一樣捲起來,或者像筆一樣帶在身上?

  我們做材料研發一定要提前去做,不然量産時再去研發材料就來不及了,總跟着別人屁股後頭跑是不行的。一個高科技企業、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在引領行業發展。

  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出生産車間,走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糾錯】 【責任編輯:王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