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頻道信息
首頁 要聞 政務 廉政 人事 産經 醫衛 教育 旅游 融媒體

“數字田壟”長出黃金穗——五寨甜糯玉米産業振興記

2025-08-26 17:41:23 來源: 五寨縣農業農村局

  從田間地頭的智能傳感器,到每小時加工27萬穗的智能化生産線;從農産品全生命周期溯源技術,到365天常溫保鮮的鎖鮮工藝……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的“中國甜糯玉米之鄉”——忻州市五寨縣正通過數字化賦能,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

  五寨縣玉米田。

 “藏糧於地”也“藏糧於技”

  初秋時節,陽光灑在五寨的田野上,一台&玉米收割機在田間穿梭。

  北緯38°的黃金種植帶、1400米的高海拔冷涼氣候、15℃的晝夜溫差……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五寨甜糯玉米“皮薄無渣、甜糯香軟”的獨特品質。

  “五寨縣不僅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而且晝夜溫差大。白天,陽光充足,玉米植株通過光合作用大量合成糖分;夜晚,氣溫降低,呼吸作用減弱,糖分消耗減少,得以在植株內緩慢積累,讓五寨玉米格外甜糯。”談起五寨玉米甜糯的原因,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陳永欣如是説。

  五寨縣甜糯玉米。

  除了“老天賞飯吃”,五寨玉米優質高産離不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在玉米生長期,甜糯玉米種植戶劉潤堂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查看智慧農業平台。屏幕上實時顯示着土壤含水量、氣溫、空氣濕度等數據,這些數字成為他安排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現在種地講的是科學,啥時候澆水、啥時候施肥,手機上都看得明明白白。”劉潤堂説,2025年使用智慧農業平台以來,家裏的玉米地畝産提高了近10%,預計年總收入可增加3萬元。

  “外表看不出,門道在地下。”五寨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蘇國平指着眼前的玉米田説,“我們實施‘田、水、電、路’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建立集土壤、氣象、病蟲害等為一體的智慧農業監測系統。改造後的良田,玉米畝産可增加150公斤。”

  從傳統的人工種植到現在的機械化種植,從靠天吃飯到如今的智慧化種植,30多年來,五寨甜糯玉米産業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歇。目前,五寨縣擁有甜糯玉米加工企業7家、種植基地9個、種植專業村30余個,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並通過“六統一”管理模式,實現了種植規劃、水肥管理等全流程標準化。

  玉米加工車間。(鄭志東 攝)

  數字賦能,重塑生産模式

  在五寨甜糯玉米産業園內的玉米加工車間裏,在全自動化的生産線上,鮮食玉米經過去皮、切梗、分級、包裝、蒸煮等工序,變成高品質的速凍玉米和真空玉米。

  “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動化控制,每小時可加工27萬穗玉米。”玉米加工生産線負責人、五寨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峰&&,産業園區採用“3小時”鎖鮮技術,盡可能鎖住玉米的營養成分和新鮮度;配合封裝技術,在零添加前提下實現365天常溫保鮮。

  為了提升甜糯玉米産業附加值,帶動全縣農産品加工水平提升,五寨縣在甜糯玉米産業園搭建起數字化加工管理平台,建立智能化質量控制體系,加快推動智能分選中心、精準蒸煮控制中心、質量追溯中心等建設,推動智能加工裝備的投入應用。

  “我們建設的智能化加工生産線,不僅實現了不良品率降至2%以下,更讓産品溢價能力提升30%以上。”蘇國平説。

  玉米加工車間。(鄭志東 攝)

 “科技范兒”助力産品價值提升

  如何進一步拓展産業增值新空間?在五寨縣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區交易大廳,“科技范”十足的農業價值提升探索正在展開。

  交易大廳內的智慧大屏上,農産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統實時記錄着每穗玉米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數據。“目前,這項技術的測試階段已經完成,將在下一批甜糯玉米産品中投入使用,助力五寨進一步提升産品附加值和市場信任度。”五寨農産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統技術支持人員、上海拜安傳感技術有限公司FAE技術支持工程師郝哲煒説。

  五寨縣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區交易大廳內數字大屏。

  目前,五寨正在深化與山西省后稷實驗室、山西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動智能監測、數字溯源、品質控制等農業新技術的示範應用。

  探索甜糯玉米産業高端化發展,是五寨的另一個突破方向。

  甜糯玉米作為一種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的農産品,正逐漸成為消費者健康飲食的選擇。五寨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赤衛紅&&,目前,五寨縣正在聯合科研團隊攻關高附加值玉米品種和一批玉米精深加工的關鍵技術,為甜糯玉米産業升級開拓新空間。

  五寨在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區搭建起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立産業數字化升級機制,加快推動智慧冷鏈物流中心、數字營銷中心等一批重點成果轉化項目落地。

  5月9日舉行的“新華指數賦能高質量發展2025夏季發布活動”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五寨甜糯玉米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達1275.95點,同比逆勢增長3.84%,自2019年轉型以來年均漲幅8.13%。一穗玉米,如何從黃土高原走向更多家庭的餐桌?五寨縣用全鏈條標準化與數字化轉型交出答卷。

  “目前,我們通過甜糯玉米種植、政策補助、參與甜糯玉米加工和運營等方式帶動全縣4750戶增收,戶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赤衛紅説。

  如今,做好“數字+”文章,開拓甜糯玉米經濟“藍海”的變革正在五寨蓬勃興起。

[責任編輯: 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