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峰:左權11封家書,藏着怎樣的家國深情?-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5 08/21 16:24:31
來源:新華網

沙峰:左權11封家書,藏着怎樣的家國深情?

字體:

  抗戰烽火中,左權11封家書飽含了多少牽掛與不捨?左權縣名使用80餘年,《左權將軍之歌》在街巷傳唱,紅色基因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在左權將軍外孫沙峰眼中,從英雄的愛國情懷與擔當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各自崗位上堅守擔當,便是對紅色基因的傳承。

 新華網:關於左權將軍的遺物,能否分享一件最具特殊意義的物品及其背後的故事?

  沙峰:對我們家人來説的話,他最重要的一個遺物就是他留下的11封家書。家書中記錄了姥爺對於妻子女兒的思念和關心,他用自己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妻子、女兒的愛。

  講到妻子,他會説“志蘭,親愛的”,會用“我的終生情侶”這樣浪漫的話來表達愛意。講到女兒,他會想到天冷女兒鼻子可能會被堵住、會哭,交代妻子“別把我們的小寶貝凍到了”。

  11封家書裏的最後一封家書,也是我和我母親最喜歡的。這封家書裏感情爆發得特別充分,尤其是四個“念”。信裏還描寫了如果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女兒爬在地上又爬到媽媽懷裏,轉到爸爸懷裏來,真是痛快極了”,但又寫下“如果時局有變,我們的女兒可大膽按情處理”,我覺得這種巨大的轉折對他來説是很殘酷的。

  所有抗戰前線的將士們,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愛,都有留戀的東西。但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讓民族得以解放,讓我們有幸福的生活。

 新華網:“左權縣”之名沿用80餘年,老區人民也以各種方式紀念左權將軍。面對新時代的青少年,你認為應該如何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抗戰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沙峰:姥爺犧牲之後,遼縣當地的老百姓希望能夠把縣名改為左權縣。到了1958年,聽説左權縣要撤銷掉,大家又聯名簽署,希望能保留。

  1942年9月18日,遼縣易名左權縣典禮的時候,《左權將軍之歌》第一次唱響,這是當地文化工作者運用當地特色的“開花調”創作的。這首歌傳唱至今,學校、機關團體、幼兒園,都在學、都會唱。

  也有年輕人問,我們現在生活是很幸福的,那麼學習英雄的精神有什麼用?

  有犧牲在戰場上的英雄們,也有很多存活下來的將士們,他們始終戰鬥在第一線,在各個行業為國家的騰飛發展作出貢獻。當今,年輕人應該有遠大志向,因為國家發展需要每一個人的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王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