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靜樂藜麥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品牌傳播力分項指數2025年第二季度運行結果顯示,本季度靜樂藜麥品牌傳播力指數回升至102.58點,環比上升1.16%,品牌知名度指數強勢反彈至205.40點,環比增長2.44%,品牌公信度指數穩定在100點左右,整體呈現韌性增長與結構化突破態勢。

圖為 品牌影響力指數(2022年Q1至2025年Q2)
數據來源:新華指數研究院
傳播格局分化明顯 短視頻平台主導增長
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靜樂藜麥品牌傳播呈現明顯的平台分化特徵。短視頻平台成為增長主引擎,其中快手熱度雖高位回調至211.53點,仍以同比18.7%增幅領跑;抖音熱度回升至154.03點,終結連續三季度下跌趨勢。社交平台方面,微博熱度觸底反彈至118.62點,微信生態維持監測初期135%以上基本盤,韌性凸顯。但搜索端承壓顯著,百度搜索指數探底至56.81點,環比下降2.6%,暴露健康食品賽道競品分流與場景化關鍵詞布局不足的雙重挑戰。

圖為 抖音熱度和快手熱度(2025年Q2)
數據來源:新華指數研究院
本季度品牌傳播動能的恢復主要得益於短視頻矩陣優化及溯源內容深化策略。特別是“黑藜麥品種轉化”“莫幹山指數發布”等科技突破內容在短視頻平台的精準投放,有效激活了年輕消費群體的互動意願,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媒體傳播呈現“全國化擴張、省內傳播有短板”特徵
從媒體報道維度看,本季度省外媒體佔比攀升至85.2%,全國化擴張加速;省內媒體佔比壓縮至14.8%,本地化傳播亟待補強。具體來看,央媒聚焦“黑藜麥品種轉化”“莫幹山指數發布”等突破,塑造“科技藜麥”高端形象;省市級媒體強化“專業鎮300億産值”産業敘事,推動“中國藜麥之鄉”地域IP向消費市場高效滲透;地方媒體則通過“藜麥航天育種”“精品示範村建設”等報道鞏固靜樂藜麥作為區域經濟引擎的産業地位。

圖為 媒體對靜樂藜麥發文量統計圖(2025年Q2)
數據來源:新華指數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15日和5月12日成為本季度媒體報道高點。4月15日,山西新聞網發布的《我省自主選育的黑藜麥品種成功轉化》引發全網關注,報道了山西農業大學董艷輝團隊歷時8年成功選育山西省首個黑藜麥品種“晉藜3號”並實現轉化的突破性成果;5月12日,忻州網發布的《黃土高原風景線—忻州特色産品閃耀2025世界品牌莫幹山大會》報道了“新華·靜樂藜麥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在莫幹山大會發布,標誌着靜樂藜麥産業數字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消費者畫像揭示精準營銷方向
從消費者搜索畫像看,30-39歲群體以31.52%的偏好度穩居核心消費層,20-29歲及40-49歲群體構成雙翼支撐,三者合計佔比超73%。女性對靜樂藜麥品牌的偏好優勢持續強化,搜索偏好度達56.08%,較男性搜索偏好度持續領先。從地域分佈看,廣東省對靜樂藜麥品牌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山東省、江蘇省和北京市,核心關注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稠密的北方及中原地區。

圖為 2025年Q2藜麥用戶年齡畫像
數據來源:新華指數研究院
這一消費者畫像表明,靜樂藜麥已成功切入中青年健康消費市場,但需針對不同群體特點進行精準營銷。特別是針對30-39歲家庭決策者,應強化藜麥“全營養矩陣”和“15分鐘快煮”特性;針對40-49歲群體,應突出藜麥低血糖生成指數對慢性疾病的防控價值;而針對男性群體,則需將藜麥重塑為“即食高蛋白補劑”,扭轉廚房場景認知錯位。
品牌建設建議:補齊省內傳播短板 強化平台適配度
針對本季度傳播特點,新華指數研究院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補齊省內傳播短板,聯動市級政府賬號打造“藜麥文化周”專題,以方言短視頻+本地KOL探店重構地域情感聯結;二是強化短視頻平台運營適配度,快手平台側重深耕“三農敘事”,抖音平台聚焦精品場景創新,開發“控糖代餐食譜”“兒童營養餐”等爆款內容;三是強化激活品牌動能,針對省內市場以“藜麥文化節”為核心,強化本地消費習慣,針對省外市場依託電商渠道推出“15分鐘快煮套餐”。
作為中國首個藜麥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新華·靜樂藜麥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自2022年啟動以來,已形成包含産業實力、發展質量、産業效益和品牌影響力四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0個三級指標的完整體系,為靜樂藜麥産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本季度品牌傳播力指數的回升,標誌着靜樂藜麥在經歷市場調整後,正通過內容創新和精準營銷重拾增長動能,為打造中國藜麥産業高質量發展示範樣板奠定堅實基礎。(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