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膠原”“三螺旋結構”“自組裝”“無交聯劑”……7月21日,這些公眾不太熟悉的科學詞彙,頻頻出現於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波生物”)“重源新生HiveCOL全球首發會”上。
發布會現場。
當日,面對政府官員、學者、藝人和相關機構人員,錦波生物董事長楊霞發布企業最新産品——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她説:“錦波生物依託人體膠原蛋白這種天然‘自組裝、自交聯’的特性,通過工業化技術攻克,實現了單一有效成分的穩定生産,在臨床應用中,可長效、全組織層次、面中部大劑量補充膠原蛋白,糾正面中部凹陷。”
這是一場預期中的發布會,此前已有跡象。
5月16日晚,錦波生物於第78屆戛納電影節“2025芭莎戛納之夜”,首次面向全球發布HiveCOL“蜂巢”膠原組織網凝膠産品新技術,引發抗衰領域和網民熱切關注;5月22日,錦波生物注射用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生産車間正式落成啟用,標誌着這一科技成果正式邁向規模化、産業化。
説起新産品的特點和優勢,楊霞依然是滔滔不絕。
楊霞講解新品亮點。
“錦波生物利用人體膠原蛋白自組裝、自交聯特性,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産品工業化生産的企業,開闢了‘組織新生’的全新賽道。”楊霞&&,與傳統填充材料相比,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在提高臨床填充材料安全性、製造方式、作用機制三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
楊霞進一步介紹説,該款新品的核心在於其“自交聯”技術。傳統注射材料需依靠化學交聯劑維持形態,存在潛在安全風險。而錦波生物的創新技術,完全利用材料自身的物理自組裝特性形成蜂巢結構,無需任何外源交聯劑,從源頭上杜絕了因交聯劑殘留可能引發的免疫反應等安全性問題,實現了注射材料安全性的革命性提升。
全新賽道的背後,則是錦波生物十餘年的攻關。
“經過10餘年的持續基礎研究,錦波生物首次發現人體天然164.88°三螺旋結構核心功能區(FD1)與人體天然膠原蛋白交聯區(FD2)之間存在一種獨特的‘榫卯狀’空間結構精準匹配。”楊霞&&,2468個非氫原子、546對氫鍵、1800個結合水分子、3對二硫鍵、1467個氨基酸,這是精準可量化、跨尺度的“蜂巢”膠原網狀結構。
會場外的産品展示區。
截至目前,錦波生物擁有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領域三張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覆蓋了凍幹纖維、溶液和凝膠等全部劑型。作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代表,錦波生物參與制定了《重組膠原蛋白》(YY/T 1849-2022)、《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YY/T 1888-2023)醫療器械行業標準,與四川大學共同牽頭完成了國際標準立項,推動了重組膠原蛋白行業的科學化、規範化高質量發展。
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錦波生物,何以在國際舞&率先推出原創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復旦大學上海市重大傳染病與生物安全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姜世勃“自問自答”,這在於公司的科學情懷,把創新刻進戰略、把專業置於高位,敢為“零到一”的無人區持續投入。
姜世勃作題為《國際視野下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的創新開發》的報告。
關於錦波生物注射用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公開的錦波生物産品註冊技術審評報告顯示,該産品適用於注射到中面部皮下至骨膜上層,以矯正中面部容量缺失和/或中面部輪廓缺陷。産品採用單一有效成分設計,僅包含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和生理鹽水。
當日,姜世勃和四川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員林海圍繞“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主題進行發言,分享了研究進展和創新開發。
“安全是對生命的極度敬畏,健康是對美麗的最高尊重。”楊霞&&,作為全球首個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製備的注射用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凝膠,為下一步開拓更多醫學應用和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業內專家指出,錦波生物的産業化實踐,印證了原始創新對突破生物材料“卡脖子”環節的關鍵作用。從零起步構建標準體系到實現全品類布局,企業走出了一條兼具科學嚴謹性和産業可行性的中國特色技術轉化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