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太原7月10日電 陽泉閥門擔當工業管路的“守門人”,忻州定襄法蘭化作工業設備的“關節”,呂梁文水鋼模撐起工業建設的“筋骨脊梁”……三晉大地上,一批深耕細分領域、默默積蓄力量的産業,正在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構建起特色鮮明的“新華指數山西矩陣”。以指數為鏡,映射出轉型升級的鏗鏘步伐:在戰略轉型中謀求主動,數實融合助推能源産業鏈升級;傳統製造插上數智翅膀,鍛造出穿越周期的産業韌性;“文化DNA”不斷開放與創新,正在開闢産業轉型的新賽道。
長期以來,山西興於煤、困於煤,“一煤獨大”導致産業單一。
作為全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22年,山西省政府印發《山西省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示範效應不斷顯現。展望到2035年,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全面完成,為能源革命和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出“山西方案”。今年1月,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支持省級轉型綜改示範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將省級轉型綜改示範區打造成為全省高效培育新質生産力、高位塑造新發展優勢的先行區。
如今,山西取得了哪些成效?提供了什麼樣本?“新華指數山西矩陣”通過融合數字工具展現了“全景圖”和“晴雨表”。
——主動作為,數實融合助推能源産業鏈升級
山西煤炭産量佔全國約三分之一,保障着24個省份電煤穩定供應。如今,山西高起點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高質量開展綠色開採試點,智能化煤礦産能佔比達到60.48%,全省煤炭先進産能佔比達到83%以上,2027年全省各類煤礦將基本實現智能化。
山西不斷深化能源領域創新合作。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註冊交易商已超過2.9萬戶,平台年度交易量突破10億噸,年度現貨交易量突破1.8億噸;山西焦煤集團“焦煤在線”在“煤鋼焦”産業鏈數智化方面積極探索,滿足“煤鋼焦”産業鏈各環節參與者的多樣化需求;在連續發布運營8年的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基礎上,山西焦煤焦炭國際交易中心上線“山西焦煤多模態數據集成系統”,為山西焦煤集團港口商品煤提供全方位信息管理。
“近年來,我們聯合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多次組織全國重點煤炭企業、鋼鐵企業煤鋼市場分析暨指數研討會,推動數據工具更好地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新華指數研究院分析師鄭豪&&。

從塞外雁北到河東盆地,從呂梁山麓到巍巍太行,山西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大文章。風電光伏規模躍升,裝機佔比超過49%。同時,持續發力新能源外送,2024年,山西新能源外送交易電量16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5%,創歷史新高。其中,綠電外送交易電量75.38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
氫能産業已被山西省列為首批十大重點産業鏈之一,其中呂梁是山西氫能産業發展的牽頭城市,呂梁孝義氫能高質量發展指數顯示,創新應用和科技支撐是拉動孝義氫能産業發展的核心“雙引擎”,孝義氫能重卡、氫能大巴、氫能中巴、氫能裝載機、氫能公交等投運量持續增加,綜合能源站建成投運,氫能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專業鎮”成效顯著,製造業轉型積累硬核實力
三晉大地上,一批深耕細分領域、默默積蓄力量的專業鎮,成為新型工業化的“破壁先鋒”。2024年,16條省級重點産業鏈、18個省級特色專業鎮營收分別增長16.2%和13.9%;“新三樣”産品、特種金屬材料、半導體新材料等新興産業跑出加速度。
從明清年間爐火映紅的打鐵鋪裏鍛造兵器農具,到現代工業版圖中崛起的法蘭鍛造産業,山西忻州定襄縣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法蘭生産地、全球重要的法蘭出口基地。
定襄法蘭産業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引進新工藝、新技術,進一步提高産品檔次、生産效率和鋼材利用率,全縣法蘭鍛造企業加速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時代。在技術升級帶動下,2024年定襄法蘭産值突破170億元,出口了全國30%的法蘭鍛造産品。
新華·定襄法蘭價格指數顯示,今年二季度風電法蘭價格持續回升,截至二季度末,指數較一季度末上漲8.10%,同比上漲18.83%,同時指數樣本監測企業風電法蘭銷量同比大漲57.34%。


鋼模是建築行業裏不可替代的“模具”和工程“裝備庫”,山西呂梁文水縣從北宋時期鑄造“鐵人、鐵獅”,到如今成為全國鋼模産業的重要集聚地,鋼模板産量佔國內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高端鋼模裝備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帶動文水鋼模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近六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6%。

從文水鋼模産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可以看出,當地借助建築行業調整時機加快轉型升級,産業規模、産業創新等指標均創新高。
此外,數控激光設備的普及讓文水鋼模産業實現了“雙降雙升”:人工數量減半,誤差率減半;效率提升一倍,利潤提升數倍。從32米到48米的大跨度免支護施工,從粗加工到智能裝備的産業蛻變,文水正從傳統鋼模産業向閃耀着科技之光的智能裝備産業集群突圍,成為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鮮明樣本。

在朔州懷仁,123條生産線、118家陶瓷全産業鏈企業、5.6萬陶瓷從業者,共同織就“中國北方日用瓷都”的産業網絡。2024年,懷仁陶瓷專業鎮主導産業實現營收33.25億元,同比增長18.7%,高於省定目標8.7個百分點。每年有27.9億件日用陶瓷帶着懷仁的溫度,流向人間煙火。
“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擴大,懷仁陶瓷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也在不斷提升。”新華指數研究院分析師李昀翰&&,懷仁陶瓷品牌傳播力指數呈逐浪增長態勢,今年一季度再創新高,總指數運行報112.54點,同比提升5.0%,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

——“文化DNA”不斷開放與創新,文旅“狂飆”開闢轉型新賽道
近年來,在各大旅游平台的熱門旅游目的地榜單中,大同頻頻上榜。從山西文旅版圖中的“潛力股”,到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再到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如今的大同正以文旅消費的“四季火熱”帶動城市綜合轉型,以文化自信的從容姿態展示高質量發展的“大同名片”。
新華指數研究院分析師劉耀芳&&,大同旅游發展指數連續發布8年,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0%左右,多維指數構成的數據見證了大同從“黑色煤都”到“文旅名城”的蛻變。


今年,大同加密通往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周邊城市高鐵頻次,增加上海、廣州、重慶等重點城市的高鐵路網密度。大同旅游發展指數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蒙核心圈貢獻60%的省外客源,華南區域客源同比增速亮眼。
山西的轉型發展,折射出中西部地區的觀念之變、産業之變、綠色之變。山西的“轉型方法論”,還在續寫新的篇章。(作者:潘宇昕;參與調研:鄭大偉、李昀翰、劉耀芳、鄭豪、呂世闊、王澤君)稿件來源:新華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