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與八路軍的故事|90後紅色導游郝瑜:用屬於這個時代的方式緊握歷史的接力棒-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5 05/28 16:48:09
來源:新華網

他們與八路軍的故事|90後紅色導游郝瑜:用屬於這個時代的方式緊握歷史的接力棒

字體:

  第十三屆八路軍文化旅游節近日在長治市武鄉縣啟幕。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武鄉縣再一次掀起了紅色旅游熱潮。如何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打破部分年輕人對紅色歷史的“距離感”?新華網專訪武鄉八路軍文化園90後講解員郝瑜,暢談如何讓紅色精神煥發新的活力。

  新華網:您是如何走上武鄉新一代紅色導游這條路的?

  郝瑜:我是土生土長的武鄉人,小時候經常去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參觀,那些陳舊的照片、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在這個時候,我也意識到,這些紅色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故事,更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瑰寶。

  我的家庭也給了我很深的影響,長輩們經常跟我講抗戰時候的那些故事,讓我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情感。所以,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紅色講解員,希望通過我的講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武鄉,了解那段紅色的歲月。

  新華網:作為“90後”,與老一輩講解員相比,您如何讓自己的解説兼具傳承和創新?

  郝瑜:作為90後,我接觸了多元化的文化傳播形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也讓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傳播與時代的結合互動。比如,在講解過程中,我會加入一些流行的網絡用語。其中,我在講解供銷社的時候,會跟大家互動説“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或者是“一斤豬頭肉,二兩老白幹”“同志,我終於找到你了” 。

  在利用新媒體技術方面,我製作了一些紅色主題的短視頻,幫助游客對武鄉形成初步的了解。有一次,我製作了一個以“八路軍在武鄉”為主題的短視頻,通過幽默詼諧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了解武鄉。這種創新的方式,不僅可以讓紅色文化更加接地氣,也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對武鄉的紅色文化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新華網:近年來,武鄉推出了八路軍文化數字體驗館、紅色劇本殺等新形式的紅色文化傳播載體。您在講解中如何融入這些創新性元素,打破部分年輕人對紅色歷史的“距離感”?

  郝瑜:在講解過程中,我會積極推介武鄉八路軍文化數字體驗館和紅色劇本殺。八路軍文化數字體驗館裏有利用AR技術設計的互動游戲,可以讓游客穿越歷史時空,重溫八路軍戰士曾經戰鬥和生活的場景。同時,游客也可以在體驗紅色劇本殺的過程中,通過扮演八路軍戰士、老百姓等角色,更加深入地了解八路軍在武鄉的英雄事跡。

  我們還發起過一個“我家的紅色記憶”短視頻徵集活動,通過讓家裏的長輩講紅色故事,拉近年輕人與紅色文化的距離。

  此外,在每年暑假的時候,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會開展“小小八路軍”講解員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從小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新華網:您曾遇到過哪些職業挑戰?

  郝瑜:在講解過程中,我也遇到過一些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平衡歷史的嚴肅性與講解的趣味性。我記得有一次接待了一群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對紅色歷史的了解有限。如果我直接給孩子們講述歷史知識,他們會感覺枯燥無味。於是,我嘗試用一些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講述歷史故事,並且我還設計了一些互動的環節,比如扮演八路軍戰士、模擬戰鬥場景等,孩子們不僅聽得津津有味,更積極地參與其中。

  新華網:作為年輕一代,您想對同齡人傳遞怎樣的紅色文化傳承理念?

  郝瑜:我認為紅色文化傳承從來都不是單方面地灌輸,而是一場跨越百年的青春對話。當我們用屬於這個時代的方式緊握歷史的接力棒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理想、信念和擔當,始終是我們年輕人生命中最美的底色。

【糾錯】 【責任編輯:王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