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租擦玻璃機器人、租無人機……
“以租代買”挺受寵 租賃經濟悄然升溫
租擦玻璃機器人、租無人機……“以租代買”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租賃經濟悄然升溫,互聯網租賃、線下租賃店舖熱度持續上升。如何呵護租出來的體驗感?1月6日、7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以租代買”省了不少錢
這兩天,太原市民李女士想購買一台擦玻璃機器人。在購物&&上查詢完價格和功能後,李女士有些猶豫了。擦玻璃機器人的單價都不便宜,使用頻率不算高,評價也是兩級分化。有人説上手快、使用方便,也有人説是純純的智商稅。在李女士猶豫要不要購買、該買哪個品牌時,購物&&向李女士推送了租賃擦玻璃機器人的鏈結。李女士立即查看了鏈結。這&售價數千元的擦玻璃機器人,租賃的價格按租賃時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租賃2天內,價格為每天99元。租賃3天內,價格為每天89元。租賃4天到7天,價格為每天69元。快遞運輸過程中以及收到的第一天不收費,且可以使用芝麻信用免押金。李女士立即下單,租賃了這&擦玻璃機器人,使用了兩天,支付了198元。“使用感受還不錯。我現在就想,以擦玻璃機器人的使用頻率來説,完全沒必要買。我感覺用的時候,直接租就可以。”李女士説。
太原市民趙先生前兩天也在網絡上完成了他的第一筆租賃訂單,租賃的物品是一個手持&&。元旦之前,趙先生上高中的女兒提出,因為班級活動,她需要一個手持&&設備。趙先生在網絡上查詢了一下手持&&的價格,覺得實在沒必要購買。正在趙先生想著如何能借到一個手持&&時,他刷到了租賃手持&&的店舖,2天的價格僅需要125元。趙先生立即下單並於2天后收到了這個手持&&。女兒使用完畢後,趙先生導出來視頻和照片並第一時間寄回。“找朋友借還需要欠人情,租賃下單125元就解決了女兒的需求,真是太方便了。”趙先生説。
單價高、使用頻次低的商品租得多
山西晚報記者瀏覽多個購物&&後發現,租賃店舖在網絡上已經十分常見。除了表演服飾等之前常見的租賃品類,擦玻璃機器人、相機、&&、無人機等也成了租賃店舖的常見品類。在一家名為“某某玩租賃”的淘寶商鋪,大疆某型號的&&最為暢銷,訂單有4000多筆。“清晰度很高,拍攝前大家要調好參數。”“租賃很方便,退回設備後,芝麻信用很快就退回來了。”評論中,很多買家都&&,租賃起來十分方便。也有買家&&,之所以租賃就是為了測試商品性能,給自己是否購買提供參考。
店舖工作人員介紹,節假日、畢業季、大型活動舉辦期間,租賃相機的人會增多。花100多塊錢租2天炫酷無人機、花幾十元租一天高端相機、花幾十元租一件品牌晚禮服參加公司年會……“以租代買”模式提升了消費靈活性,減輕了消費者的支付壓力,滿足了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同時,消費者環保意識、共享理念的逐步增強,也使得租賃消費模式愈發深入人心。
山西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提供租賃的産品大多是單價高、使用頻次低、更新換代頻繁的商品。從品類上看,每年7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伴娘服、漢服、特色少數民族服裝等品類租賃需求會增多。而臨近春節,電腦、相機、無人機等租賃業務會有所增加。
近年來,租賃&&和商家不斷涌現,商品愈加豐富,用戶加速增長。《2023年中國新租賃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2023年我國新租賃行業市場規模達152.7億元,預計2024年至2028年將以80.3%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權威研究機構預測數據顯示,2026年中國新租賃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催生更多細分市場
隨着租賃經濟持續升溫,一些傳統的線下小店也開始拓展租賃渠道。1月6日,在太原市萬柏林區的一家攝影攝像器材小店,銷售員正在給顧客介紹産品性能。銷售員介紹説,店裏以前只銷售器材,自2024年年初開始,拓展租賃業務,線下試機、線上租賃的模式很受消費者青睞。2024年下半年,每逢節假日店內器材供不應求。對此,業內人士陳先生分析,“業態混搭”搭出新商機,實體店不再是單純的銷售場所,而是轉變為集體驗、服務、租賃於一體的多元化服務空間,將一次性的産品銷售轉化為顧客更容易多次光臨的服務銷售,有效盤活了店內資源,拓寬了盈利渠道。
從過去租賃房子、車子這樣的“大件兒”,到現在租相機、租耳機、租衣服……“以租代買”模式的興起,折射出當前消費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以此催生出更多的細分市場,為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注入新動能。同時,豐富了消費場景,商家可以從市場需求變化中尋找創新切入點,培育出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對此,業內人士陳先生&&,商家要積極搶抓機遇,主動適應消費市場升級與消費觀念轉變,培育各類消費新業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
信用體系亟待完善
租賃經濟不斷升溫,不過,這種“以租代買”的模式伴隨着一些潛在風險。山西佳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建華&&,目前,租賃行業缺乏相對明確、統一的行業規範,租賃交易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
在當前的租賃市場中,某些租賃&&商戶存在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虛高、虛假宣傳、合同陷阱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困擾。另外,部分租賃消費者信用良莠不齊,一些消費者在租賃過程中存在違約行為,給商家帶來了經濟損失。有&&數據顯示,經營性商戶租賃訂單的壞賬率高達20%,逾期訂單持續存在。租賃市場要實現長遠穩健發展,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規則和規範,以提升用戶體驗,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張建華建議,消費者要選擇信譽好的租賃&&或商家,有助於降低法律和信用風險。在租賃物品前,經營者和消費者應簽署合同,明確責任,避免後續糾紛。消費者在享受“以租代買”帶來的便捷和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採取相應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記者 郭衛艷)
溫馨提醒
租賃市場火熱 消費隱憂如影隨形
租賃市場表面上呈現出一片繁花似錦的繁榮盛景,然而,看似興旺的背後,諸多消費隱憂卻如影隨形,給租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巨大風險,亟待有效化解。
消費者租賃物品時,面臨商品質量的不確定性,收到的商品與下單的不一致,消費糾紛屢見不鮮。損壞賠償標準模糊不清,設備稍有磕碰便遭受高額索賠,消費者因缺乏專業鑒定依據,被迫接受不合理要求,矛盾由此激化。再者,租賃業務數字化帶來了信息安全隱患,消費者在&&註冊的個人信息、租賃設備殘留的使用記錄等一旦洩露,騷擾電話、詐騙風險便接踵而至,嚴重威脅人身財産安全。租賃市場要實現長遠穩健發展,亟待破解這些難題,重塑消費者信任。
江蘇共盈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石磊認為,“以租代買”對消費者潛在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合同有效性和條款理解)、物品質量風險(物品可能存在質量問題)、隱私風險(尤其是電子産品的個人隱私洩露)、經濟風險(長期租賃可能導致支出超過一次性購買成本)。
“首先,消費者要選擇信譽好的租賃&&或商家,有助於降低法律和信用風險;其次,要仔細閱讀&&協議及合同條款:確保自己了解各項條款,尤其是關於租賃物品的描述、租賃期限、租金支付、維修責任、違約責任等內容;妥善保存租賃物品的使用和維護記錄,以備維權之需;在使用租賃的電子産品等涉及個人信息的物品時,確保採取適當的隱私保護措施。”周石磊強調,一旦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通過正當途徑維權。
周石磊建議,在租賃物品前,經營者和消費者可以簽署合同,明確責任,避免後續糾紛。消費者在享受“以租代買”帶來的便捷和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採取相應措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