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去一趟臨汾吧!-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11/09 18:15:30
來源:新華網

總要去一趟臨汾吧!

字體:

這裡

有一棵“樹”

有一座“城”

 

黃河流經這裡174公里

留下一“動”一“靜”的景致

 

這裡的故事

還要從“家”講起

 

10萬年前

丁村人在這裡繁衍生息

4300年前

陶寺文明開啟篇章

2600年前

晉文公在這裡成就霸業

600年前

百萬華夏子民從這裡走出

有人説

來這可以感受故土溫情

因為這裡

顏值氣質

內外兼修

 

有人説

來這可以感受

不斷涌現的活力

因為這裡

日新月異

古今交融

動靜相宜

這,就是臨汾

 

一座來了便會愛上的城市

 

萬千氣象中

它的故事

這樣講起

 

這是一座夠老的城市

 

臨汾古稱平陽

從很久遠的遠古來

 

“華人老家”

在這片土地留下痕跡

 

舊石器時期

丁村人在此

打制石器、結伴狩獵

4300年前

塔兒山向汾河谷地過渡的黃土垣上

襄汾縣東北處

人們從一束光中

發現了春夏秋冬的輪迴交替

開啟陶寺“光被四表 協和萬邦”的故事

陶寺博物館將於11月12日開館。

如果你到臨汾來

一定與4000多年前的先祖見一面

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

3000年前

叔虞之子燮父改唐為晉

成為第一代晉侯

2600年前

晉國書寫春秋風雲

2400年前

三家分晉

揭開戰國七雄逐鹿中原的序幕

 

出土於侯馬市秦村的玉片文物

侯馬盟書

寫滿了2000多年前的盟誓

侯馬盟書。新華社記者 王學濤 攝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600年前

華夏子民從大槐樹下走向神州大地

綿延亙古的基因讓海內外華人把這裡

當作“家”

稱作“祖”

看作“根”

游客在洪洞大槐樹景區“根”字影壁前拍照留念。(閆銳鵬 攝)

有人説

在這裡

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

每一寸土地都承載着厚重的歷史

 

陳設在臨汾市博物館

15萬餘件文物

將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鋪展開來

 

依託“曲村-天馬遺址”

晉國博物館

晉侯及夫人墓葬

陪祀車馬坑

展現了厚重的晉文化

 

乘着打造“博物館之城”的東風

陶寺遺址博物館

丁村民俗博物館

……

一批能夠探尋中華文明的場所

建設、擴建、開館

 

這是一座夠新的城市

 

作為中部地區87個地級市之一

臨汾的打開方式

“精緻”開始

 

依託

文化古跡遺存

打造“城市文化主軸主脈”

古城公園、關帝廟、貢院街等

成為熱門打卡地

貢院街。(閆銳鵬 攝)

“臨汾”

“晴天”

“東方紅”

一面面網紅墻為背街小巷

賦予獨特的文化標識

“臨汾”網紅墻。

夜晚

漫步汾河畔

整座城

層層疊疊

流光溢彩

行走在鼓樓下

古韻悠悠

甚是愜意

鼓樓。

五一路快速通道

河汾一路跨鐵路橋

解放路立交橋

澇洰河大橋

……

拉開了城市“骨架”

“核心內環”

“快速中環”

的交通路網格局

令城市道路順暢通達

城市道路。(閆銳鵬 攝)

臨汾還是“公交都市”

方便快捷的微循環公交

為綠色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熊貓公交、1314幸福巴士

520愛情巴士、復古鐺鐺車

在這裡

公交原來可以這麼好看

景觀式造街

園林式建城

 

社交媒體上

網友紛紛曬出在臨汾的citywalk

“不期而遇,一路驚喜”

“在一座人潮不那麼擁擠的小城裏感受到了平凡的幸福”

令人耳目一新的

還有臨汾産業發展踏上的新賽道

 

建設

臨汾經濟開發區

堯都雲商産業園

侯馬經濟開發區

三個數字産業園

360算力中心

華為(臨汾)數字創新中心

網易數字産業中心等

項目落地建設

這是緣於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堯都雲商産業園。

光影臨汾·中國精品微短劇之夜

激發微短劇的“無限可能”

這是緣於積極拓展微短劇新賽道

“光影臨汾·中國精品微短劇之夜”活動現場。

乘坐直升機低空飛躍黃河

這是緣於超前布局低空經濟

游客在永和縣低空飛行小鎮乘坐直升機飛躍黃河。(閆銳鵬 攝)

“飛起來、熱起來、火起來”

今之臨汾

未來産業和新興産業

迅猛發展、蓬勃興起

現代化産業體系加速構建

目之所及

新意滿滿

 

這座城之美,在動

 

在吉縣

300余米寬的洪流

驟然收束為幾十米

從20余米高的陡崖飛瀉直下

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壺口瀑布

游客在山西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游覽觀瀑。(呂桂明攝)

臨汾的靈動

值得細細品味

 

從依靠豐富的礦藏資源實現經濟增長

到資源型經濟結構調整經歷發展陣痛

這裡的人們深知

今天的優勢不會自然變成明天的勝勢

只有不斷積蓄優勢、放大優勢

才能形成勝勢、鞏固勝勢

古城公園內,游客在拍照留念。(閆銳鵬 攝)

高品質城市建設

高品質城市生活

城市“雙品質”建設最大邏輯之下

臨汾

以前所未有的舉措加快城市建設

內外兼修

 

顏值氣質價值

三重升級

 

行動之速

行動之效

如黃河奔騰的壯闊豪邁

夜臨汾燈光璀璨。

不斷培優營商“沃土”

所有審批事項辦理

向全國最短時限看齊

制定&&

“標準地+承諾制

要素跟着項目走

領辦代辦專辦一網通辦”

三個機制

常態化開展

“早餐會下午茶夜沙龍”

政企對接

設立投訴舉報監督專線

臨汾經濟開發區的標準化廠房。

中國投資熱點城市

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

臨汾收穫了一個個新稱號

汾西縣40MW風電項目,發電機組矗立在群山之上借風生電。(閆銳鵬 攝)

 

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今之臨汾

全領域全行業全産業數字賦能

産業新動能加快成長

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

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孕育涌現

 

臨汾謀劃了

沿汾、沿黃、沿太岳

“三大板塊”産業布局

臨汾一企業的焦爐煤氣制LNG聯産合成氨項目。(魏華 攝)

 

作為臨汾産業發展中流砥柱的

煤、焦、鋼

提升産業

“新”

“數”

“綠”

“金”

臨汾經濟開發區科創産業園,一企業的智能機器人在進行焊接作業。(閆銳鵬 攝)

 

當前的臨汾

正在努力成為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的地級市新引擎

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領跑者

 

如果你到臨汾來

最好是在一個平常的日子

感受這座城市“非一般的感覺”

 

這座城之美,在靜

 

東臨雷霍

西控河汾

南通秦蜀

北達幽并

 

河與山

靜靜地滋養着這片古老土地

澇洰河生態公園。(閆銳鵬 攝)

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的城市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

黃河在此拐了七道彎

劃出柔美的“S”形

山河相抱

陰陽合一

這就是天下第一灣

乾坤灣

乾坤灣。

汾河、昕水河、沁河

澮河、鄂河、清水河

……

200余條大小河流在此流淌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漢·劉徹《秋風辭》

汾河畔

“一川清水、兩岸錦繡”

目之所及

植被錯落

鳥語花香

 

住在群山之中的城市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莊子·逍遙游》

姑射山

層巒疊嶂

翠色慾滴

因傳説多了神秘色彩

 

“北雲丘、南武當”

雲丘山

“千年民居建築的活化石”塔爾坡古村

300多萬年的冰洞群

講述着四季流轉的故事

雲丘山。(杜東明 攝)

中國十大歷史名山之一

中鎮霍山

七里峪、陶唐峪

草甸、森林等

星羅棋佈

 

臨汾的“傳奇”遠不止這些

 

小西天之前無滿堂懸塑

小西天之後無懸塑滿堂

小西天在臨汾

小西天。

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廣勝寺在臨汾

飛虹塔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

廟宇樓閣、雕梁畫棟

汾城古建築群在臨汾

汾城古建築群。

東嶽廟、鐵佛寺、堯廟

……

 

山川形勝

風景壯麗

人傑地靈

名人輩出

 

從這裡走出的

樂聖師曠、賢相藺相如

名將衛青、霍去病

元曲大家鄭光祖

儘是諤諤之士

皆有錚錚鐵骨

 

堯王讓賢、倉頡造字

荀子治學、師曠論樂的典故

在此發生

汾河畔。(閆銳鵬 攝)

如果你到臨汾來

不妨走進山水畫般的景致中

感受極致的東方美學

 

這裡還被濃濃的生活氣息填滿

 

香辣的牛肉丸子面

裹滿湯汁的混炒

鮮香濃郁的曲沃羊湯

餡多皮薄的洪洞餑糕

會“七十二變”的霍州花饃

……

臨汾的煙火氣

在一道道家常美食中具象化

 

曲沃琴書、蒲州梆子

洪洞道情、威風鑼鼓

……

梅花之鄉

鑼鼓之鄉

剪紙之鄉

民間藝術之鄉

 

不可移動文物8300余處

150余處國省級重點文物

180余項非遺項目

 

臨汾的美,不單一

 

“我愛臨汾,更愛這個城市的你”

“愛臨汾 贏未來”

這座城表達着對自己的熱愛

也待你走進

2024年1月13日

來自全國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專家大咖

齊聚臨汾

共論“中國經濟的下一程”

2024年11月10日

雲丘山上

新華網思客年會與臨汾再相見

讓“新質生産力”在城市閃耀

塑造新動能,釋放新活力

 

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

到了臨汾咱是回家

 

總要去一趟臨汾吧!

【糾錯】 【責任編輯:王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