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下,“心靈之舟”揚帆逐夢——文化遺産忻州論壇現場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9/15 11:32:36
來源:新華網

五台山下,“心靈之舟”揚帆逐夢——文化遺産忻州論壇現場觀察

字體:

  新華網太原9月15日電(武斌)長城之畔、五台山下,古老的黃土地上再次傳來千年的迴響。在五台山申遺成功15周年之際,以“新時代的文化遺産: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為主題的文化遺産忻州論壇,在被親切地稱為“心靈之舟”的山西省忻州市舉行。

  文化遺産忻州論壇現場。新華網 發

  論壇內,單霽翔、顧玉才、錢文忠等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論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與傳承發展。論壇外,一個懷揣千年底蘊,又風華正茂、熱力十足、滿懷理想的忻州,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

  一場論壇,為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增智”

  文化遺産既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如何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這些寶貴財富,正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

  “過去,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保護的是一座塔、一座古建築,後來擴大到歷史城鎮。如今我們還要保護商品貿易的遷徙廊道、關注普通人生活生産中的民間遺産。”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單霽翔認為,文化遺産與自然資源不可分裂,“同時挖掘物質與非物質遺産才能豐富文化資源。”

  會場之外,忻州市區一角。新華網 發

  作為山西唯一橫跨太行山、呂梁山的城市,忻州享黃河滋養、受太行庇護,不僅山河形勝,還坐擁五台山、長城(忻州段)兩處世界遺産,孕育了底蘊深厚的人文風尚。

  近年來,忻州以“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為目標,主動探索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利用路徑模式,加強文物資源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注入文化力量。

  “如何活用、善用文化遺産,忻州有着非常好的實踐。”作為忻州的“常客”,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認為,從非常“熱”的五台山,到“熱起來”的佛光寺,再到“正在熱”的南禪寺,“忻州不僅讓文化遺産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還産生了溢出效益,起到了隔山打牛的作用。”

  論壇現場,專家學者進行圓桌對話。新華網 發

  近一個月來,首款國産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讓山西古建游持續升溫,不少文保單位門前排起長隊。如何平衡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的關係,也是此次論壇探討的熱點之一。

  對此,單霽翔&&,保護和利用都不是目的,文化遺産的核心是傳承,“要讓古老的文化遺産在傳承中煥發出嶄新的價值,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同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行走忻州,從五台山到雁門關、從佛光寺到忻州古城,可以欣喜地發現,隨着越來越多的人走近文化遺産,文化遺産也正走出“深閨”,走向未來。

  精細管理,為文化遺産傳承與發展“減負”

  9月12日,文化遺産忻州論壇舉辦前夕,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在五台山走訪調研,感受新變化、發現新成果、展望新發展。

  佛光寺東大殿。新華網發(楊國軍 攝)

  近看綠意夾道,遠眺重巒疊嶂。踏着印跡斑駁的石階向上,當佛光寺東大殿映入眼簾時,即便是常年與“國寶”作伴的專家學者,也為這古老而精湛的技藝所感嘆。

  “佛光寺有很強的代入感,盛世大唐的繁華、包容、開放,這些書本上抽象的概念此刻變得具象。”即使已到訪五台山20余次,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産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副主任李江海卻仍覺新鮮感十足,“每次都有新感受。”

  同樣認為“常來常新”的,還有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原院長顧玉才,“從文物保護目標到周邊環境整治,再到游客參觀游覽的設施條件,都有了明顯的改善,這正是五台山走向世界的過程體現。”

  事實正如專家所感,申遺後的五台山,改變從未停止。

  為淡化核心景區商業化氛圍,近年來,忻州高標準推進五台山“管委會+景區公司改革”,以治危、治臟、治亂、治理為抓手,謀劃實施路網體系和停車場建設,優化公交體系和交通組織管理,着力解決功能、秩序、服務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在保護好世界文化景觀遺産的前提下,五台山景區在遺産地核心區內做減法、核心區外做加法,調整重塑景區業態布局,打造世界級康養目的地。”忻州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五台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卓良説。

  專家調研團參觀五台山菩薩頂。新華網 發(陳震 攝)

  如今漫步五台山,疏朗、整潔、乾淨的景區,越發有一番“深山藏古剎”的意境。

  文化遺産的呈現體現城市品位,文化遺産的保護代表城市良心。正如單霽翔所言,以五台山為代表的忻州讓文化遺産更有尊嚴,“文化遺産資源正在這裡從‘圍起來’到‘美起來’向‘活起來’轉變。”

  文旅融合,讓城市發展跑出“加速度”

  每當夜幕降臨,不斷升騰的煙火氣便在忻州古城裏集聚。五台山下的自在生活從這裡拉開序幕,歷史與現代的和諧共生、古老與時尚的碰撞融合,為游人帶來無限情思與遐想。

  得益於忻州豐厚的文化遺産滋養,以及五台山等知名IP的帶動,忻州古城自2017年以來被不斷“活化”,成為集景區游覽、文化展示、商業休閒、民俗娛樂、手工創意、民宿體驗於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被錢文忠稱作“奇蹟”。

  忻州古城春節文化活動上的舞龍表演。新華網發(石薦文 攝)

  守正知所來,創新知所往。從守三關、禦外敵到擔使命、謀轉型,從走西口、戰貧困到喜脫貧、話振興,忻州有講不完的精彩故事,也在傳承與發展中續寫着無限可能。

  “忻州見證了中華文明深遠厚重的過去,也絕不缺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迷人自信的未來。”論壇之上,忻州市委書記朱曉東&&,忻州正以其特色、魅力、品質,在賡續歷史文脈、建設現代文明中,寫下被歷史銘記的一筆。

  不同於城南古城鬧市的煙火氣,位於忻州市城北的雲中河景區更顯安逸與靜謐。各類花草、樹木、奇石相得益彰,各式棧道、亭閣、雕塑交相輝映。

  眼下,忻州正以雲中河景區為核心,分六大板塊打造22.75平方公里的國家級溫泉旅游度假區。景區內“點綴”的一座座溫泉小院,成為忻州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冬日雲中河。新華網 發

  “忻州要出圈,一定要抓住年輕人”“通過提供深度的、獨特的體驗,讓游客産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打造一座讓人高興的城市,來了還想來”……論壇上,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給出的建議,與忻州的實踐不謀而合。

  4909處不可移動文物,362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以文旅融合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為新支點,忻州正不斷推進文旅産品創新、業態優化、配套完善、服務提質,為高質量發展夯實“硬”支撐,鑄就“軟”實力。

  “忻州正信心百倍走向更廣闊的舞&,朝着‘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質,生産生活性價比最優的精品城市’大步邁進。”朱曉東説。

【糾錯】 【責任編輯: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