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期腹痛別大意 警惕消化性潰瘍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到點了沒有及時吃飯,就會反復出現上腹部疼痛,但只要一吃飯症狀就緩解?經常會感覺消化不良、肚子脹、噁心嘔吐,常常還會有燒心、反酸、食欲不佳的感覺……請注意,這些有可能提示你患了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又該如何科學防治呢?太鋼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曉東給出了專業解答。
A 消化性潰瘍患者增多 但了解的人少
王曉東介紹,最近天氣忽冷忽熱,醫院裏就多了不少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有的病人甚至排黑便或者暈厥後送院急救,才知道自己已經是潰瘍出血。“但我們發現有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消化性潰瘍是什麼?”他説。
簡單來説,消化性潰瘍和口腔潰瘍的形成是一樣的道理。當口腔黏膜損傷,久了就産生了口腔潰瘍。同理,人體“嬌貴”的胃腸道,也是有屏障保護的,當胃腸道黏膜損傷時,就出現了消化性潰瘍,可發生於食管、胃、十二指腸等部位,其中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最為常見,所以消化性潰瘍也常常被稱為:“胃、十二指腸潰瘍”。
那人們常説的胃潰瘍是不是就是消化性潰瘍呢?對此,王曉東&&,對於胃潰瘍和消化性潰瘍,大部分專家認為二者本身算是一種疾病,胃潰瘍只不過是消化性潰瘍當中的一種。但也有專家認為,消化性潰瘍和胃潰瘍屬於兩種不相同的疾病,因為兩種疾病的發病部位、主要誘因、疼痛時間等都略有不同,所以並沒有特別統一的定論。
B 致病原因較多 和生活方式等有關
王曉東介紹,典型的消化性潰瘍表現為慢性周期性的上腹痛,可為夜間痛、飢餓痛或餐後痛,同時還可伴有腹脹、厭食、噯氣、噁心、反酸等症狀,易在季節交替時發作。
“其致病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等。”王曉東説。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幽門螺桿菌一般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繁殖增多的時候會侵害胃壁的黏膜,引起胃黏膜受損或者破裂,形成潰瘍面,導致胃潰瘍。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除了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作用外,由於這類藥物抑制了體內還氧化酶的活性,而干擾了胃、十二指腸黏膜內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前列腺素減少,削弱胃十二指腸黏膜的防禦作用,長期服用則可能誘發消化性潰瘍的形成。
在飲食方面,咖啡、濃茶、烈酒、高鹽飲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以及偏食、飲食過快、太燙、太涼、不規律等不良飲食習慣,均可能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病風險。“大量飲酒可使潰瘍出血的風險增加3倍,高濃度酒精會刺激胃酸分泌,進而加重胃黏膜的損傷。而抽煙會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幾率,而且吸煙可妨礙潰瘍癒合、促進潰瘍復發及增加併發癥的發生率。”王曉東説。
另外,消化性潰瘍屬於典型的心身疾病,持續強烈的精神緊張和憂慮、沮喪等情緒,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缺乏應有的調節與休息,也可能增加胃酸分泌,減弱胃及十二指腸黏膜抵抗力,從而易導致潰瘍發生。
C 疼痛多在上腹部 受多種因素影響
王曉東&&,臨床就診的患者中,對於胃痛的描述多種多樣,但站在醫生的角度來看,消化性潰瘍的疼痛還是比較有特點的:疼痛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質有鈍痛、灼痛、脹痛或飢餓樣痛,常因精神刺激、過度疲勞、飲食不慎、藥物影響、氣候變化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可因進食、服制酸藥等方法而減輕或緩解。
“消化性潰瘍發作還有慢性、周期性和節律性等特點。”王曉東説。慢性指的是由於潰瘍發生後可自行癒合,但每次癒合後又好復發,故常有上腹疼痛長期反復發作的特點,病程可長達數十年。而上腹疼痛呈反復周期性發作為此種潰瘍的特徵之一,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上腹疼痛發作可持續幾天、幾週或更長,繼以較長時間的緩解。全年都可發作,但以春、秋季節發作者多見。
“節律性是説潰瘍疼痛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和節律性。”王曉東説,例如,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特點就是常發生在兩餐之間(即飢餓時),直至下餐進食或服藥物後緩解。所以有一餓就痛、吃點東西就好轉的特點;胃潰瘍疼痛的發生較不規則,餐後疼痛較為多見,與消化不良不易區分,常在餐後1小時內發生,經1-2小時後逐漸緩解,直至下餐進食後再復出現上述節律。
D 雖不是癌症的前身 但也要提高警惕
有人説,消化性潰瘍嚴重了,就可能是癌症的前身。這是真的嗎?
對此,王曉東&&,消化性潰瘍是否嚴重,和潰瘍的部位、大小都有關係。有的潰瘍面積比較大,比較深,這種潰瘍容易導致大出血、穿孔等,一旦出現消化性潰瘍穿孔,在內科保守治療不佳的情況下,還必須要進行手術,後果也很嚴重。如果潰瘍面積比較小,也比較表淺,一般經過內科的藥物治療,症狀也會得到很好的緩解和控制。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由於黏膜破損所引起,但它並不是癌症的前身。”王曉東解釋道,癌症的發展過程長達15-20年,而異型增生,才屬於真正的“癌前病變”。
需要引起大家重視的是,它雖然不是癌症的前身,但消化性潰瘍也有一定的癌變幾率。當人體胃部的保護防線——消化道黏膜長期被某些不良因素影響刺激,可能會發展成消化道炎症。隨着炎症時間的推移和程度加深,有可能會病變成異型增生。因此,對於反復發生且久治不愈的潰瘍要高度警惕,尤其是胃潰瘍。其實臨床上對於所有的胃潰瘍都建議進行病理活檢,排除癌變以後才能進行抗潰瘍治療,以防誤診耽誤病情。
E 預防消化性潰瘍 從生活方式入手
現實生活之中,有很多患者都出現了消化性潰瘍而不自知,除了去醫院治療,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呢?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所以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精神緊張、勞碌等。”王曉東説,而因為消化性潰瘍的出現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所以要預防消化性潰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多注意,細嚼慢咽,避免進食過快,要有規律地進食。當急性活動期時,以少吃多餐為宜,每天進餐4至5次即可,症狀得到控制以後,盡快恢復到一日三餐;餐間避免吃零食,睡前不宜進食。應戒煙酒,並避免食用咖啡、濃茶、濃肉湯和辣椒、大量醋等刺激性調味食物和碳酸飲料,以及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並且飲食不能夠過飽,以防止胃竇部的過度擴張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除此以外,在使用某一些藥物的時候,要避免服用會導致胃黏膜損傷的藥物,比如非甾體類消炎藥、阿司匹林、消炎痛,還有一些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藥物。
除了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大家還要注意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比如分食制飲食等。(記者 張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