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科技助農繪就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縣美麗畫卷-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8/20 11:07:18
來源:晉中日報

壽陽:科技助農繪就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縣美麗畫卷

字體:

  原標題:科技強“芯”農業新 田疇沃野譜“興”篇

  ——壽陽縣2024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綜述

  玉米種植

  景康現代農業園區

  炎炎夏日,關鍵之期、時間過半。在壽陽縣農村廣袤田野裏,隨處可見辛勤耕耘之姿、科技助農之態,繪就着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縣的美麗畫卷。

  現代農業發展的壽陽實踐

  糧食作物完成播種面積82.05萬畝,大豆玉米複合種植完成播種面積2.2萬畝,油料作物完成播種面積1300畝,油菜完成播種面積728畝……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一組組數據是壽陽堅守底線不動搖,全面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的見證。

  在景尚的有機旱作農業科研創新中心,耕地地力提升、玉米種植技術和晾曬存儲、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産業園區等課題成為了今年攻關的關鍵,這背後凝聚着科技助農的成果,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縮影。

  景尚園區定位智農數字園,打好中國農科院這張牌,圍繞大田管理數據化、全套農機智能化,“我們積極探索‘大院大所’合作路徑,與中國農科院景尚觀測站、科創中心互聯共建,以萬畝數字水肥一體化園區成功申報了‘科技小院’。”景尚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健説。

  園區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有利於要素集聚、科技集成、主體集合、産業集群。壽陽堅定不移把農業園區作為高效生態農業強縣建設的引擎,對景尚、平頭“雙園區”進行整體開發、差異打造。“我們平頭園區定位種養結合園,與中國農大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攻克玉米黃曲黴素、嘔吐毒素等制約玉米産業發展難題,提供‘微量元素’小雜糧、科技大棚、藥菜科普園等技術服務。”平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賈拴珍説。

  發展現代化農業,壽陽不僅注重科技創新,加強和農業院校、産業人才合作,還致力於推動科學技術實用性轉化。

  “依託中國農科院旱作研究團隊、‘馬首農言’特聘專家等智庫優勢,我們在每個鄉鎮選派2至3名科技特派員開展服務,優先在重點和主導産業突出的鄉鎮建立科技特派員服務站,做到‘訂單式’需求對接、‘菜單式’服務供給。”壽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海平介紹道。

  除了給壽陽農業插上科技翅膀,不斷改善基礎農業條件,打好科學種田“組合拳”,也是穩步提升糧食産能的關鍵所在。

  在南燕竹鎮南燕竹村,廣袤的土地里正上演着壽陽版的“種地吧少年”,“點地成金”在這裡成為現實。依託“雙層託管”,帶動産業項目建設、農機聯盟發展、農用設備更新,實現了農民、村集體、社會化服務組織三方合作共贏,真正解決“誰來種地”和“如何種地”的問題。同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雙層託管”結合,合理確定建設區域、推進次序、支持重點和建設標準,力爭今年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4萬畝。

  加快實施蔡莊水庫供水、泉寺河管道引水等工程,合理調劑水量;大力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加快推進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寬改造工程……建設“水利坪”、全面疏通農村“梗阻路”,隨着水、路等基礎設施便利化不斷提升,壽陽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路徑也愈發清晰。

  聚焦有機旱作課題,壽陽縣用好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這塊“金字招牌”,精準定位旱地綜合利用,不斷完善“中農院研發、省農大篩選、大企業集成、合作社示範、小農場推廣、承包戶受益”的科創體系,全力打造“華北有機旱作農業之芯”。

  富家溝村彩椒種植

  産興景美民和的壽陽篇章

  今年以來,壽陽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對農村“三治三建三評”創建工作進行迭代升級、提標擴面,深入開展“&&百日”攻堅行動,一幅水清岸綠、生態優美的山水田園畫在壽川大地徐徐展開。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玉米作為壽陽農業的壓艙石,聯通上下游産業意義重大。以王村坪為中心建設1000個以上玉米新品種對比試驗基地,配套去雄、穗烘乾、分選、包衣等設備,布局打造全省最大的育種基地;與中儲糧達成合作協議,規劃建設糧食倉儲産業園項目,將全縣玉米就地儲存能力提升到40萬噸以上;全力支持上馬飼料加工産業,按照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方向,加快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制種業發展提上日程、提檔升級倉儲流通、打通精深加工環節,全省首條玉米全産業鏈正加快破局。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聯農帶農、閒置資源盤活、工商資本“聯姻”是關鍵。宗艾下洲、平舒古城、解愁安勝等村積極盤活村集體原有辦公用房、學校、廠房、倉庫,建設倉儲冷庫類項目,帶動集體增收120萬元;朝陽、解愁、羊頭崖3個鄉投公司吸引村集體將閒置資源資産以入股形式參與運營,讓閒置資源“甦醒生金”;溫家莊鄉富家溝村採取“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1400畝土地統一託管,建設高標準玉露香梨示範園區670畝,打造百畝彩椒種植示範園,整合産業強鎮、鄉村e鎮等相關政策,為特優農産增值賦能,推動特色産業村發展。

  尹靈芝鎮山南村將梅花鹿園、採摘園、中華鱘養殖園等園區串點成線,西洛鎮升級打造“瀟河部落”,宗艾鎮對下洲古院落進行全方位文宣造勢和提升打造,羊頭崖鄉謀劃“流浪山谷”漂流項目……依託森林鄉村、文旅鄉村、水美鄉村打造,各鄉鎮找準産業發展路徑,創新推出系列文旅活動,打造特色文旅項目,吸引流量變留量。

  沿街的房屋錯落有致、乾淨的道路寬闊整潔、優美的生態心曠神怡,一句“農村不比城裏差”,凝結着全縣上下日夜攻堅推進農村“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的辛勤付出。

  在所有行政村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基礎上,全面鋪開260個環境治理村組、57個提檔升級村組、8個精品示範村組建設,高標準打造北、中、南三條鄉村振興環線。截至目前,全縣540個村組累計投入24286人次,清理整治殘垣斷壁1358處,清理整治交通沿線環境問題3712處,整治提升村容村貌2321處,清理田間地頭環境問題1341處。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攻堅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補齊供水、醫療、養老‘三大短板’,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水平,持續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化。”壽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岳東明説。

  高效生態農業強縣中的“效”,不僅要有産業之效、宜居之效,更應有治理之效。

  朝陽、西洛、解愁3個試點鄉鎮的社會治理一體化指揮調度&&與黨建領航“1881”工程智慧&&聯網對接,更新完善原有的家庭、房屋、土地、就業等基礎信息,以智能助力鄉村治理;提高日間照料中心的運行管理水平,激發社會資本參與度,構建多形式、廣覆蓋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考慮鄉村治理和銀發經濟……完善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以智慧賦能鄉村善治,為鄉村發展凝聚了強大合力。

  “三治三建三評”創建行動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注入了新動能,“農業有奔頭、農民有盼頭、農村有看頭”正成為壽陽“三農”工作的生動寫照。

  有機旱作農業科研創新基地百香果棚

 黨建引領振興的壽陽路徑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宗艾鎮下洲村黨委和溝西村黨支部舉行結對幫帶簽約儀式,拉開了壽陽縣結對幫帶的序幕。宗艾鎮黨委書記李耀華説:“我們將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作為2024年基層黨建‘一號工程’,從基層治理、鄉村振興、信訪維穩‘三場戰役’出發,全面實現整頓提升解難題、出實招、開新局。”

  為夯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今年以來,壽陽縣開展先進村黨組織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結對幫帶”活動,推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見真章、顯實效,實現基層黨組織之間的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遇事共商、有難共幫,形成了“先進領跑幫帶、後進比學趕超”的工作格局。

  景尚鄉寺塘村黨支部與市級標杆黨組織賈豹村“結對幫扶”,圍繞“三治三建三評”行動,深入推進“七個一起”措施,推廣賈豹村“656”長效保潔制度,共同開展“臟荒亂”整治志願服務活動,發揮“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景尚鄉黨委書記范春暉&&:“我們充分發揮支部引領、黨員帶頭作用,先後發動黨員群眾200餘人次,集中清理村內主幹道沿線‘六亂’150余處,簽訂門前‘五包’責任書205份,倡議書500余份,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提升群眾維護意識、共建美好家園。”

  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分調查摸底、分類評定、集中整頓、評估驗收、鞏固成效五個階段進行,自開展以來,各鄉鎮堅持以“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為目標,把“整後”工作同改善村居環境、培育後備力量、發展集體經濟、提升治理效能等縣委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緊密結合,取得良好成效。

  “我們將堅持以‘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為目標,創新開展發揮‘星級頭雁’示範作用‘五個一’措施,由1名比照鄉鎮事業副科享受待遇的村黨組織書記進行結對幫帶,堅決做到問題不解決、工作不脫鉤,力爭把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這項老工作做出新成效。”壽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希成説。

  聚焦集體和農民“兩個增收”目標,抓好項目盤子謀劃,加快涉農項目建設,增強基層引領發展能力;完善考評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矛盾化解,打造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增強基層善治能力……基層黨組織與廣大群眾&&最直接、最廣泛,不斷提升履職能力,在發展産業、加強治理、優化服務等方面做實功、求實效,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最為堅實的保障。

  扎根壽川沃土,以汗水澆灌希望、以實幹篤定前行,在穩糧保供上扛起擔當、在農業增效上蹚出路徑、在共同富裕上率先突破,壽陽將奏響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縣的時代強音。

【糾錯】 【責任編輯: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