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美民富産業興 幸福生活“踏歌來”
——我市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井神村種植的仙桃挂滿枝頭
白仁村
沾尚村
白仁村
暑氣未盡,秋意徐來,行走在生機勃勃的晉中大地,一座座村居亮麗多彩,一條條道路通達四方,一項項産業生機盎然……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如繁星點點、隨處可見。
扮顏值 農民“唱主角”
無處安放的舊輪胎,簡單裝飾後成了花盆;喝完的啤酒瓶被“爆改”成造型樹;堆在角落的磨盤,改造成了小茶几……在昔陽縣沾尚鎮沾尚村瀟河源文化主題公園,村民們用巧思與創意,將廢舊物品改造成各類“藝術品”“微景觀”,為昔日鄉村賦予新活力。
“沒想到這些破舊的物件還能再利用,既節約資源又美化環境,現在家家戶戶都琢磨變廢為寶,把我們村兒裝飾得更美了。”沾尚村黨支部書記劉永明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劉永明介紹,該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垃圾不落地、廢物再利用”為切入點,在優化人居環境行動中,將“無廢”理念貫穿其中,全村動員、全民參與,把廢舊塑料瓶、易拉罐、啤酒瓶、輪胎、陶瓷甕等鄉村廢舊材料變身鄉村建設“法寶”,以微改造、低成本、鄉土化的設計理念,使邊角地變微空間、廢物料變新建材、舊物件變新景觀,有效解決農村生活垃圾的同時,打造藝術景觀,扮靚村莊顏值。
在我市,村民參與鄉村建設,“花小錢、辦大事”的故事還有很多。
近日,靈石縣梁家墕鄉野場村掀起了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村民們自發組織,積極參與,有的清掃道路兩旁的垃圾,有的清理房前屋後的雜物,還有的負責對陡坡垃圾進行清理,大家不怕臟、不怕累,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了一個乾淨、整潔、美麗的鄉村環境。野場村村委會委員楊金林&&:“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家家戶戶齊動手,野場村過去臟亂差的局面得以徹底扭轉,村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興産業 日子“甜”起來
當前正值桃子成熟的季節,走進太谷區北洸鄉井神村仙桃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桃樹鬱鬱蔥蔥,一顆顆桃子綴滿枝頭,微風吹來,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果農們穿梭在桃林中,摘果、運果,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土壤保水保肥性強、透氣性好,産的桃子個大體圓、白裏透紅、水分飽滿、汁多味甜,很受消費者歡迎。”井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武俊民介紹,“鮮桃經濟”是井神村多年來的支柱産業,全村可耕地面積有2000多畝,其中桃樹種植面積達1500余畝。
武俊民告訴記者,該村在原有的品種上,又引進了40多個新品種,採用立柱型桃樹種植新型技術,讓樹體每一個方向都可以長枝、結果,極大地提高了桃子的産量與品質。鮮桃産業煥發新生,均價能賣到每斤2元左右,供不應求。
現在的井神村,一個個桃子,不僅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也映紅了井神村的産業發展之路。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我市把産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着力優化“一區示範、兩翼齊飛、三化並用”布局,産業振興勢頭強勁:
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積極發展寫生、核桃、水電、光伏等産業,深入挖掘綠水青山文旅優勢,掛牌“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帶動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1萬元,輻射帶動周邊6個行政村的300余農戶致富;
壽陽縣溫家莊鄉富家溝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村裏打造1400畝高標準玉米種植園,彩椒大棚百畝示範園和高標準玉露香梨千畝種植園,帶動富家溝村和周邊村組務工農戶人均年增收2.1萬元,村集體收入超過60萬元;
榆社縣箕城鎮北馬會村投入銜接資金盤活廢舊磚廠,實現年産值900余萬元,每年獲利300余萬元;河裕鄉岩良村依託雲竹湖業態開發,引導發展農家樂,每年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
如今,晉中大地處處涌動着興旺發展的生機活力,有力支撐起鄉村振興的産業脊梁,讓村民的日子富起來。
強治理 幸福感滿滿
在和順縣域最高峰陽曲山下,坐落着一個鐘靈毓秀的小山村——白仁村,這裡建有德孝文化院,院裏孝道公約、德孝典範、最美鄉賢、優秀人才等全部“上墻”,在潛移默化中滋養着村民。村裏還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常態化每月開展一次活動,用德孝文化和新文明風尚潤澤民心。
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我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善治多點開花,治理方式不斷推陳出新。
左權縣寒王鄉里長村是全省首批數字鄉村建設示範村。這裡建成200余平方米的數字調度中心,着力打造鄉村産業、民生、安全、人居環境一體化數字&&。里長村黨支部書記宋向林介紹,近年來,里長村積極探索“數字+養老+醫療”的智能化養老模式,為村裏65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還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監測”等高科技手段,將全村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實時監測,從根本上解決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臨近中午,里長村的老人們陸陸續續來到村裏的日間照料中心吃飯。73歲的李改籽向記者展示着自己佩戴的健康手環,“24小時實時監測我們的體溫、心率、血壓等信息,我們跌倒了,或者身體不舒服了,村裏和孩子們都能及時知道,可方便哩。”
宋向林&&,該村依託日間照料中心打造智慧養老樣板,建立老年人電子健康手冊,通過佩戴健康手環實時監測身體狀況,為獨居老人安裝“火柴人”監控設備,幫助老人及子女解決養老之憂。
和美之道,在於環境改善,更在於人心所向,是一個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發展過程。勤勞的晉中人民,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譜寫“産業強、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文/記者 李娟 圖/記者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