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題:70年後,新牧馬人
新華社記者樹文、劉揚濤、季嘉東
當橘紅色的太陽剛剛離開地平線,耿勝駕駛着一輛銀色皮卡在柏樹的掩映下開進了綠意盎然的玉龍馬園,這裡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從天空俯瞰,草地如綢緞一般鋪開,黑色、白色、棕色的駿馬神態各異,自由自在地在這幅綢緞上游走奔跑,散發着旺盛的生命力。
很難想象,70年前,這裡還被稱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黃沙漫天,饑饉遍地。而今,雜花生樹,芳草鮮美,儼然一幅塞外江南的美景。
這座佔地4700畝的馬園坐落在山西省右玉縣,400多匹純血馬身價不菲,少則數十萬,多則上千萬。這裡已經成為中國純血馬繁育的重要基地。隨着5月開鑼賽啟動,數千名遠道而來的客人見證着這些天生的速度精靈們一決勝負。
右玉縣位於晉蒙交界、毛烏素沙漠風口地帶,清雍正年間的《朔平府志》記載:“每遇大風,晝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裡的林木綠化率不到0.3%,“春種一坡,秋收一甕;除去籽種,吃上一頓”是右玉人過去生活的寫照。新中國成立後,右玉歷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幹部群眾奮戰70餘年,硬生生讓全縣林木綠化率達到57%,成為名副其實的“塞上綠洲”。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右玉一直與馬有着不解之緣。西臨賀蘭山,北倚古長城,右玉境內的殺虎口自古就是北方重要的軍事要塞,清代以後更成為著名的邊貿重鎮,養馬的傳統與文化歷史悠久。但隨着風沙的侵襲,這一切成為了歷史。
20世紀70年代末,隨着當地環境逐步改善,距右玉縣城十多公里的十里鋪村實行包産到戶,耿勝家分到了一匹馬。耿勝説,那時候的馬只能當作家畜,和人一起勞累求生,不像現在的純血馬,吃着最好的草料,享受最細心的照顧。
從戰馬到家畜,再到賽馬,是這片土地上的千年之變。
5月11日下午,三聲鑼響,2024玉龍國際賽馬公開賽暨中國馬主聯盟系列常規賽第一場正式開始。1600米長的跑道上駿馬奔騰、驊騮長嘶,8000多席位的看&上座無虛席、人聲鼎沸。
56歲的耿勝站在賽道邊,用手機錄下馬匹衝線的畫面和家人分享,那很像妻子創作的十字繡。儘管對這些場面司空見慣,但耿勝每次都很欣喜,因為他明白如今的一切來之不易。
“上路一隊男,相送一堆女,哭哭啼啼難分離”——走西口,走的就是殺虎口。“因為難以維持生計,爺爺和父親都是早早去外面闖蕩。”耿勝説,“小時候白天在學校上課,有時刮來一陣大風,屋子立馬暗下來,我們不得不點起油燈繼續讀書。”
時至今日,幾乎每一個右玉人都會植樹,這已經成為他們刻入骨髓的基因。5月的玉龍馬園新綠換舊黃、淺草沒馬蹄,耿勝走在馬房間的小路上觸景生情,演示起了當年植樹的動作。“把新發的楊樹枝截下來剪成插條,一根根插進土裏。第一年能活不到一半,第二年繼續種。過去養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
70多年來,右玉的縣委書記換了21任,每一位最在意、着力最多的事都是種樹。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在蒼頭河邊種下的那棵楊樹已是根深葉茂,蒼頭河如今成為國家濕地公園;在右衛古城,廢棄的城關糧店被改造為“藝術糧倉”,變成了十幾家美術院校的寫生基地;當年寸草不生的黃沙洼已成人工氧吧,特意保留的一小塊沙土地成了回憶“三戰黃沙洼”的紀念品……
換了綠裝的右玉,在2018年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開始在賽馬産業上發力。當地有了馬工、獸醫、釘蹄師、接待員、後勤員工等就業崗位,畜牧業和旅游業也得到滋養。當地政府的長遠目標是形成一套完整的馬術産業鏈,讓全縣受益,就如同70年來一直髮力植樹一樣。
右玉縣農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牧草種植企業,每年向玉龍馬園提供苜蓿草料2000多噸,銷售額近500萬元。公司負責人郝凡説:“過去我們的草料主要銷往外地的奶牛養殖場,而現在近半的苜蓿草在本地就能完成銷售。”
胡鋼的飯店“永香閣”距離玉龍國際賽馬場只有4公里,2017年賽事創辦以前,周圍只有這一家飯店,如今附近大大小小的餐館、酒店開了幾十家,儼然成了美食一條街。每年賽事期間也是飯店生意最火的時候,尤其是周末的比賽日,能容納近200人的餐廳幾乎天天滿員,胡鋼和很多教練、騎師都成了熟人。
來自內蒙古的練馬師斯日古楞就是其中一位,他目前管理着玉龍馬業旗下兩個馬房的十幾名騎師和幾十匹賽馬。每年春夏兩季,全國各地的十多家馬房、一兩百名從業人員和幾百匹賽馬會齊聚於此。“許多人一年在右玉的時間比在家還長,這麼多年下來,這裡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斯日古楞説。
當年走西口,今日雁歸巢。除了本地的中老年人,玉龍馬園裏還有一些年輕的面孔,大多來自山西省內高校。2018年,玉龍馬業與太原理工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成立太原理工大學玉龍國際賽馬學院。同時,玉龍馬業還與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設立研學項目,每年接收幾十名馬産業相關專業學生來此學習、實踐。
耿勝的兒子今年6月即將參加高考,家裏還收藏着孩子小時候騎馬的照片。提到未來規劃,耿勝笑着説:“現在國內一些高校開設了賽馬相關專業,我覺得將來讓他幹這行也不錯。”
如果説這70年來的戰天鬥地,是“站起來”的一次實踐,那賽馬産業的發展,則是努力“富起來”“強起來”的一個側影。儘管這個過程將會很漫長,也會遭遇很多困難,但和荒漠搏鬥了70年的右玉人,充滿頑強與韌勁,無所畏懼。他們的信念,就是話劇《右玉》裏的那句女聲吟唱——
“一年一場大風刮,刮開了漫山遍野萬朵花。塞上邊關今猶在,古往今來是誰改變了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