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4月29日電(王浩慶)穀雨過後,雁北地區天高雲淡,氣溫逐漸上升。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清泥澗村,一台&農機在田裏來回穿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春耕生産。
“在播種、拔節、抽穗、灌漿等關鍵期,每畝地要分6次噴灑200-300升的酵素,可有效改善土壤環境,補充營養元素……”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王樂給村民講得很詳細。

村民正在進行播種作業。新華網 發(張宗昌 攝)
2016年,清泥澗村成立田脊梁種養專業合作社,對農田實施統一規劃和管理,並向社員提供種子、肥料、農機和技術指導。5年前,合作社還同中國農業大學開展合作,成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有機農産品供應基地,共同打造“田脊梁小米”等有機品牌。
作為山西特色農業生産區域,靈丘縣氣候溫和,主要土壤類型是褐土,富含鍶、硒等微量元素,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合作社負責人段衛國&&,目前,“田脊梁小米”訂單種植面積達到了700多畝,畝産小米超過300斤,産值可達6000元。

田脊梁種養專業合作社生産的各類有機農産品。新華網 發(張宗昌 攝)
清泥澗村穀子種植歷史悠久,“田脊梁小米”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隨着勞動力、農資和技術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種糧在一些村民眼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性價比不高。”段衛國坦言。
要調動村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是讓種糧見效益。靈丘縣在推動農業“特”“優”戰略過程中,進一步拓寬“綠色有機”發展思路,通過技術推廣、科學管護,重點推出有機苦蕎、有機小米等農産品,讓村民種糧嘗到甜頭、農業發展更有奔頭。
産品是否有機,口説無憑,需要嚴把質量檢測關。“合作社與南京國環有機認證中心合作,每年進行實地檢測,進行有機認證工作。”段衛國説,合作社已初步建立了集生産、加工、檢測、銷售於一體的富硒主糧産業鏈條。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樂(左)正在指導村民進行田間管護。新華網 發(張宗昌 攝)
截至目前,田脊梁種養專業合作社生産的農産品已連續多年獲得有機認證。其中,有機小米每斤售價20-50元,暢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社員段榮花的21畝田地近日剛完成播種。“以前各家種各家的,品種雜亂、生産流程不統一,小打小鬧不成規模。”段榮花説,現在合作社統一管理耕地,不能亂種,要符合有機標準,還提供農機、技術服務。2023年,段榮花家的有機小米由合作社全部收購,收入超10萬元,生活也種出了“好光景”。

工作人員正在雜糧加工生産線上作業。新華網 發(張宗昌 攝)
延長加工鏈、産業鏈也讓有機小米增值。合作社引入了小米加工生産線,在銷售原糧的同時,還以小米、玉米、大豆等多種雜糧為主要原料,推出有機膳食纖維衝調粉等多種深加工産品。
在靈丘,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的“有機雜糧”不僅能吃,還同鄉村旅游相結合,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游覽,進行農事體驗。段衛國介紹説,不少企業推出了“有機生態游”等農業觀光旅游線路。其中,田脊梁打造的有機莊園擁有菜地30畝,可提供蔬菜種植、採摘、特色農家飯等服務,“這幾天正抓緊翻地、施肥,為‘五一’假期做好準備。”

航拍田脊梁有機莊園。新華網 發(張宗昌 攝)
據靈丘縣農業農村局數據統計,目前當地農産品綠色、有機認證達到151個。2024年,靈丘縣計劃新增有機旱作種植面積1萬畝,同時強化農機、農技服務,逐步完善農業生産基礎設施,延伸産業鏈條,進一步推動雜糧種植降本增效,種植戶豐産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