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4月2日電(王亮)2024年開始,山西呂梁中陽縣下棗林鄉70歲的龍永昌到弟媳賀虎蘭家吃口熱乎飯,不再是添麻煩、欠人情了,甚至還能給弟弟一家帶來一筆收入。
賀虎蘭家是中陽縣首批掛牌的“好鄰居助老小院”。
四月的呂梁山春風和煦,賀虎蘭家門口挂着的“好鄰居助老小院”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村裏來小院來吃午飯、晚飯的有六七個人。”每人吃一天飯,賀虎蘭可以領到18元錢。“我娘家弟弟幫忙採買豬肉、白菜、雞蛋。”2023年冬天,賀虎蘭還領到了5000元的小院建設補貼,新購置了冰櫃、鍋碗瓢盆等。
位於呂梁山區的中陽縣是千年古縣,常住人口不到14萬人,70歲以上老人約6500人。2023年以來,中陽縣實施“千萬養怡”助老項目,為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養老公共服務。
“‘千萬’即縣財政投資一千萬元,為分佈在全縣千溝萬壑的千家萬戶解決助老問題;‘養怡’一詞出自曹操四言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養怡之福,可得永年’。”中陽縣民政局局長任建忠説。
賀虎蘭在灶&旁忙碌。
“午飯2元、晚飯1元。”龍永昌吃飯時候也關照着得了腦溢血的弟弟,陪着説説話。“弟弟腦溢血後身邊離不了人,脾氣也不好。弟媳這個小院,讓村裏70歲以上的老人吃口熱飯,每月有錢掙,還能照顧好家裏。”
“因地制宜”是中陽縣實施“千萬養怡”助老項目的關鍵詞。
中陽縣通過養老院、社區餐廳、行政村日間照料中心、行政村幸福小院和自然村好鄰居助老小院等五類機構基本覆蓋全縣老人。
郝家嶺村老人在就餐。
截至目前,“千萬養怡”助老項目已為中陽縣82個行政村(社區)、36個自然村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等服務,日均服務老年人3000餘人次。
在城東社區食堂,有開放式的廚房、乾淨整潔的桌椅,飯廳擺放着消毒櫃和食品留樣櫃。上午10點半,中陽縣城東社區食堂的侯平在微信群發了午飯菜單“手捍麵、西葫蘆杏鮑菇炒肉、農家菜、西紅柿醬”。
“社區食堂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餐,從二樓搬到了一樓。”城東社區負責人白世傑&&,社區食堂也對外營業,70歲以上老年人午餐晚餐分別是3元、2元,市場價格是7元、5元,差下的7元由政府補貼。
為破解養老服務資金難題,中陽的辦法是“五個一點”,即政府投一點、集體補一點、個人出一點、子女交一點、社會捐一點,“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社會捐一點’的籌資比重,既提升社會資金比重,又推動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中陽縣民政局副局長杜萬騰説。
為把“千萬養怡”助老項目做好,脫貧縣中陽又一次使出了“繡花功夫”:
——政府還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運營補貼和取暖補貼,農村社區養老機構每年補貼5.5萬元,行政村養老服務機構每年補貼1萬元;
——部分行政村有光伏電站收益資金或其他村集體收入,老人就餐自付可以再少些;
——養老護理員優先選聘脫貧戶,上崗前要經過“呂梁山護工”培訓;
——老年人或其子女可將自種農産品按市價折抵應交費用,助農增收減支;
——保障食品安全,為養老機構配備消毒櫃和食品留樣櫃;
——建設智慧養老服務指揮中心,監測就餐人數、服務質量等情況,精準投放運營補貼、就餐補貼等……
金羅鎮張子山社區的老人們圍坐一起吃晚飯。
“晚上是涼拌蘿蔔絲、炒土豆絲,喝的是小米粥,主食是饅頭油糕。我看到後廚正在泡腐竹,明天中午估計是腐竹炒肉。”金羅鎮張子山社區75歲的胡吉生吃飯不再將就湊合了,“有事不來了就在微信群裏説一聲,這樣餐廳按量準備、不浪費!”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關於中陽縣“千萬養怡”助老項目2024年的目標,任建忠&&,要繼續統籌各種資源和力量,發揮好養老護理員和村醫作用,實現行政村助潔、助醫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