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3/23 09:00:27
來源:山西日報

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字體:

  原標題: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入選

  元代細白瓷魚紋印花盤殘片。

  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D7地塊發掘區全景。

  明代細白瓷礬紅彩龍紋殘片(部分)。本欄圖片均據新華社

  3月22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從22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霍州窯,因《格古要論》記載而聞名。窯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白龍鎮陳村,地處汾河西岸臺地邊緣。霍州窯階段性的演變軌跡是汾河流域宋元時期窯業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充分説明,處于北方陶瓷手工業主要生産區域——冀、豫、陜等之間的山西地區,憑借其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彰顯出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022—202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及霍州市文物部門聯合對陳村瓷窯址開展了係統的調查、勘探和發掘,清理出金、元、明時期的作坊、窯爐、灰坑等瓷業遺跡,出土大量瓷片和窯具,立體展現了霍州窯的歷史和發展面貌。

  據了解,霍州窯北宋後期開始燒造,金代達到成熟,並形成以細白瓷産品為主流産品、“擦澀圈”疊燒為主要裝燒技術和細凸線紋印花為裝飾特徵的産品面貌。元代霍州窯為全國唯一生産細白瓷的窯場,其産品和審美引領了社會風尚。在明代,霍州窯生産規模擴大,産品以化粧白瓷為主,主流裝飾技法為白地褐花和黑花,紋樣多樣。從清代地層中出土的“堂內供缽順治十三年十一月內做造”紀年殘器,表明霍州窯一直延續至清代。

  “五粒泥漿粘釘間隔”是霍州窯獨有的核心“尖端”支燒技術,是中國古代陶瓷器物內底接觸式支燒方法中,所留支燒痕跡最小的支燒方法,是北方地區北宋汝窯官式器物“芝麻釘支燒技術”傳統的延續與創新。

  “小米粒般的支燒釘痕是器體重量、産品美觀、産量保障、燃料經濟和支釘物理特性等五者之間巧妙平衡的産物,是窯工的智慧結晶,是霍州窯的重大貢獻。”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項目負責人劉岩介紹説。

  霍州窯印證了中國細白瓷生産中心的轉移,填補了北方地區細白瓷生産的缺環,是北方地區細白瓷生産最後的高峰,尤其是特點鮮明的制瓷成就,不僅印證了山西地區是北方地區經濟中心、手工業生産核心區域,也為瓷業交流、瓷業格局、人地關係、地方社會等研究打開了一扇窗戶,更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偉大進程的鮮活物質體現和生動詮釋。(記者王荔)

【糾錯】 【責任編輯:李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