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角秧歌集説、唱、舞為一體。 (張向榮 攝)
新春臨近,忻州市五寨縣胡會鄉文化活動站內,8支由各村村民組成的八大角秧歌隊正在舉行迎新春會班表演。表演者身穿喜慶靚麗的服裝、頭戴精美發飾、手持彩扇,踏着鏗鏘鼓點,神采飛揚。
八大角秧歌形式內容多樣。(張向榮 攝)
八大角秧歌之所以被稱為“八大角”,因其最初有八個主要表演角色而得名。會班是八大角秧歌的活動形式,數家秧歌集中到一起,交流經驗,比賽技藝。
表演現場。(張向榮 攝)
據介紹,五寨八大角秧歌歷史悠久,原稱沿門子秧歌,是一種融歌曲、舞蹈、插科打諢、競技雜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表演角色有正鼓、正花、醜鼓、醜花。常見的舞蹈形式有40余種,演唱曲目有50余首,是晉西北地區具有影響和代表性的重要舞種之一,已被列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八大角秧歌是五寨縣特有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張向榮 攝)
[責任編輯: 王俊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