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買解壓玩具、報冥想課程、喜歡“慢生活”……
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情緒消費”
DIY手工館讓年輕人感受到放鬆和愉悅。
城市生活的快節奏,讓市民在工作學習之餘,更加追求精神生活。“上班族”緩解壓力、放鬆身心的需求,也催生了一大批新業態,像DIY手工坊、萌寵互動體驗館、圍爐煮茶室等解壓消費新體驗,正受到越來越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這種“情緒消費+慢生活”的方式,讓人們可以在某個時間段靜下心來品味生活的細節,享受“治愈”的時光。
花小錢買開心 情緒商品熱銷
你會選擇如何“解壓”?吃頓大餐、喝個小酒、玩把游戲,還是在戶外放鬆身心?在解壓這件事上,這屆年輕人有點“潮”——樣式多樣、玩法新奇,還可以隨心捏成各種造型的解壓玩具、越醜越可愛的醜萌物件、越看越上頭的解壓直播帶貨等“情緒消費”産品層出不窮,受到不少年輕人的青睞。
數據顯示,從2022年至今,解壓類玩具在淘寶天貓整體銷量增速近40%。記者在電商&&搜索“解壓玩具”,出現上百條商品信息,有可塑形豆腐、快遞氣泡紙、綠頭魚捏捏樂等,價格從幾元至百元不等。這些解壓玩具都是些扯不爛、吹不破、拿捏在手裏軟軟糯糯的小玩意,人們在隨意揉捏、任意造型的過程中感覺神清氣爽。
“我需要一個東西可以隨時釋放壓力”“工作遇到瓶頸期,想哭又不好意思哭出來,就找其他方式來緩解一下”……
採訪中,緩解壓力、焦慮成了不少人選擇解壓玩具的原因。解壓玩具玩法簡單,擁有亮麗的色彩,在揉捏的過程中,還會發出咕嘰咕嘰的聲音,這種聲音能夠刺激大腦的快感中樞,讓人們感到愉悅和放鬆。
靜心休閒舒服 變着方式治愈
“今天你emo了嗎?”“親,我現在很‘蕉綠’!”這些網絡語言的火爆,無不説明都市年輕人在壓力之下,越來越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為了快速解壓,消費者開始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療愈”。商家也紛紛盯上這塊“蛋糕”,一些獨具特色的解壓小店應運而生。
開在萬象城的一家抓娃娃店內人頭攢動,除了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抓娃娃機前不乏成年人的身影。“幾乎每個周末都會來玩,很放鬆,成功抓到娃娃後很滿足。”31歲的常小娟是一名車間工人,平時工作比較枯燥,每次來抓娃娃都會讓她開心很久。
“抓娃娃有一定的隨機性和概率性,算下來其實比直接買要貴,但是抓到娃娃後的成就感和喜悅感,是單純買一個娃娃所沒有的。”幾經努力,常小娟如願把“兔子”抱在了懷裏。
能讓消費者拋去雜念、專心做手工的DIY手工館,也頗受有減壓需求的消費者歡迎。
在萬象城附近,隱藏着一家DIY手工館,門面不大,卻涵蓋了市面上能夠見到的大多數DIY手作項目,流體熊、搪膠娃娃、軟陶擺件、奶油膠飾品……
“把顏料淋在熊身上的瞬間超解壓,很有成就感。”正在館裏製作流體熊的上班族張華説。
積極的“慢生活” 感受身邊煙火氣
敷着面膜泡個澡,喝點小酒好睡覺。如今,不少都市人把“嚮往的生活”搬到了家門口。住酒店、點外賣、刷劇,被他們稱為“滿血復活套餐”。
“周末,在家門口找個酒店,換上舒服的睡衣,點上外賣,打開電視追個劇,又吃又笑又哭,想睡就睡,想起就起,無人打擾。”在銀行工作的於萍在朋友圈裏分享了這樣的解壓方式,勾起了一撥親朋好友的情感共鳴——“我以為就我一個人這樣”“這樣的生活太上頭了”……於萍這才發現愛上這種體驗的人不在少數。換個地方,換種心情,其實是一種生活位移體驗,可以讓人們短暫地逃離現實生活,享受獨處的自由感。
不僅是酒店成了人們的“解壓館”,大爺大媽們愛逛的菜市場,也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心頭好。“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每個菜市場,都藏着當地百姓最樸實的生活。在這裡,人們可以買到最本地化的食材,跟着大爺大媽體會什麼是真實的性價比。閒逛其中,菜市場滿足了年輕人的情緒價值,讓他們在追求“即時生活”的過程中,從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短暫逃離,感受到生活的確定性,獲得心靈治愈。
採訪中,記者發現人們解壓的生活方式還有很多——圍爐煮茶,慢聊人生;忙裏偷閒,栽花養魚;上個冥想班,實現深度療愈;報“夕陽紅”旅游團,收穫溫暖和善意……面對解壓經濟的興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南志勇建議大家要理性對待:“解壓消費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解壓作用,具有階段性和瞬時性。此外,人們還可以嘗試堅持運動,高效減壓,也可以經常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每天抽出碎片時間,對鏡微笑,用積極的語言建構新我。總之,解壓經濟對當下很多人來説更像是‘心靈補給’——我們可以休息,但是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記者 張秀麗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