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長治市在“煤”上謀轉型、“新”上謀突破、“綠”上謀發展,堅定不移走産業優化、綠色發展之路。山西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山西省人大代表、長治市委書記陳耳東&&,長治市將搶抓機遇,聚焦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培育、能源轉型、數字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長治篇章。
新華網:剛剛過去的2023年,長治市在優化産業體系、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深化對外開放等方面成效顯著,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可否與網友分享下成果?
陳耳東:2023年以來,長治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初步統計,全年GDP完成2806億元、增長5.6%,總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三;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全省第四;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全省第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5.1億元、增長1.48%,總量全省第三、增速全省第五,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位居前列。
工作中,我們主要抓了幾個重點:
一是發揮比較優勢,細化工作路徑。按照省委要求,全面挖掘各類資源,在“加快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打造“五大品牌”,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居目的地”,制定&&了製造業振興升級、新型城鎮化和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等一系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
二是錨定轉型發展,優化産業體系。作為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一手抓傳統産業優化升級,一手抓新興産業培育壯大,着力破解制約轉型發展的結構性、素質性和體制性矛盾。傳統産業方面,連續兩年煤炭産量達1.7億噸,煤炭先進産能佔比93%,焦化先進産能佔比95%。新興産業方面,光電LED佔全省85%,光伏佔全省65%,生物醫藥佔全省60%以上,近三年戰新産業增速分別為90%、52%、40%。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補齊三産短板。長治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佔GDP比重僅為三分之一左右。為此,我們重點從建設消費型城市、做優文旅業、做強物流業、做大金融業四個方面着手,加快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
四是持續擴大開放,厚植競爭優勢。作為內陸腹地,開放不足是短板弱項、也是潛力所在。過去一年,我們緊緊抓住京長對口合作重大機遇,以建設“革命老區現代化先行區”為引領,同北京開展多領域合作,總投資180億元的項目落地實施;招商引資工作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位列第一方陣;成功舉辦第三屆紫外LED國際會議、數字物流(長治)高峰論壇、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主題標識設計大賽等重大活動。
五是着眼長遠發展,謀實大事要事。我們持續加強向上對接,長治機場遷建項目被中國民用航空局納入《“十四五”民用運輸機場建設專項規劃中期調整方案》;吳家莊水庫已列入水利部、國家發改委推薦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中期調整重大水利工程;平安高速納入國家“十四五”開工計劃;黎霍高速黎城至沁源段建成通車,實現了縣縣通高速。
同時,我們部署開展“八&&濁漳·美麗的畫廊”母親河生態修復治理行動,城市第二水源後灣水庫引水工程、上黨50萬畝大型灌區前期工作正在加速推進,力爭今年開工。
新華網:立足資源優勢,長治市提出打造“五大品牌”,推動文旅康養産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圍繞“五大品牌”,請你向廣大網友介紹一下長治之美?
陳耳東:這裡就“五大品牌”作一個簡要介紹。
第一個是中國神話之鄉。山海經記載的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羿射九日等眾多史前神話都發端於長治。這些經典神話是中華文化和民族品格代代傳承的元基因。
第二個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院。長治境內古建築達3500余處,經唐至清,歷七朝而不斷。國保級文物73處,居全國地級市第三。元代以前木構建築達189座,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第三個是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展示區。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長期在這裡駐紮,革命先輩足跡遍佈長治大地。長治是一幅全景描繪中國革命根據地成長壯大的巨幅寫真圖。
第四個是中國太行風光攬勝處。長治坐擁八&&太行最壯美的一段,有5A級景區“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的八泉峽,以及板山、通天峽等眾多知名景區。太岳山有華北罕見的花坡亞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八&&濁漳、美麗的畫廊天工鑿成。
第五個是中國康養福地。長治地處北緯36至37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海拔1000米,森林覆蓋率26.8%,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有八所三甲醫院、縣縣有中醫院,發展康養産業很有潛力。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整體性推進,致力把文旅康養産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産業和民生幸福産業,為長治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新華網: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長治市如何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生態文化旅居目的地,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長治篇章?
陳耳東:下一步,我們將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好省政府部署安排,強化舉措、攻堅克難,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階,突出抓好四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加快能源革命步伐,推動煤炭大市向能源強市轉變。實施好降低煤炭生産成本、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做好煤炭産銷儲運大文章、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構建高效用能模式、健全能源創新體系、完善能源領域治理等七大措施,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供應體系和全國用能洼地,牽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
二是全力構建一流産業生態,加快提升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力。強化全方位轉型意識,全面推動政、産、學、研、金、介、用各類要素提質增效、提檔升級,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營造能夠充分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助推企業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産業集聚的理想棲息地。
三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為高質量發展賦智賦能。近年來,我們初步形成了以龍芯中科為核心的信創産業集群和以凱松電子、立訊精密為龍頭的電子信息製造産業集群,電子信息産業主營收入佔到全省近一半。下一步,我們要以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數據價值化為抓手,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持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跑出數字經濟發展加速度。
四是持續推動高水平改革開放,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我們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動宏觀層面制度性變革、中觀層面體制性調整、微觀層面機制性改進,統籌抓好要素市場化、農民市民化、國企國資等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同時,我們還將統籌做好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重要工作,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山西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