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品質發展丨寒冬涌熱潮——山西忻州高品質發展一線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4 01/18 15:07:18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品質發展丨寒冬涌熱潮——山西忻州高品質發展一線觀察

字體:

  新華網太原1月18日電(武斌)位于晉北的小縣城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加足馬力生産;長城與黃河“握手”之地,禿嶺溝壑正在向綠蝶變;滹沱河畔,曾經的“山莊窩鋪”已舊貌換新顏……

  時值寒冬,五臺山下的忻州熱潮涌動,各行各業奮力奔跑在高品質發展的征程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火熱圖景。

  經濟向新——産業轉型升級,這裏發展正熱

  20萬平方米的廠房、自動化的生産車間、能繡花的鐳射切割機……走進原平市興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排排帶式輸送機“整裝待發”,即將運往全國各地。

  作為國家級帶式輸送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興勝機械集設計、研發、生産制造為一體,擁有發明專利50項。

  “我們與唐山的一家企業聯合研發了全自動托輥生産線,可實現DTII型和TK型托輥的無人值守自動生産。”興勝機械董事長寧麗春説,生産線每小時可生産托輥150根,令公司設備成本由5000萬元降至1500萬元。

  興勝機械的生産車間已實現全自動化,車間內工作人員的數量並不多。新華網 發(馮宇 攝)

  高品質發展,産業是關鍵。

  2023年,忻州市以制造業振興升級為主攻方向,通過産業鏈、專業鎮、開發區建設,精心打造8條重點産業鏈,培育鏈主鏈核企業50戶;推動定襄法蘭、代州黃酒省級專業鎮做優做強,繁峙鑄造、原平煤機等7個市級專業鎮發展壯大,按下現代化産業體係建設的“加速鍵”。

  在定襄縣的山西恒躍鍛造有限公司,法蘭生産如火如荼。據公司工作人員李小葡介紹,新引進的機器人生産線令1人只能操作1臺機器,轉變為1人同時操作6臺機器。

  “庫存、能源消耗、發貨統計、運作情況等,都可通過大屏實時顯示。”智能加工、倉儲、物流一體化中心內,一塊數字化智慧大屏懸挂在正中央。定襄縣副縣長趙亞東説,智慧大屏是定襄法蘭企業數字化改造的一部分,“在這裏,每一個法蘭都有專屬二維碼,從加工工人到尺寸、發貨地都一目了然。”

  定襄法蘭生産車間內的數字化智慧大屏。新華網 發(馮宇 攝)

  從“制造”到“智造”,在傳統産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同時,忻州的新興産業也在不斷“冒新芽”。

  總投資60億元的一道新能源14GW光伏電池生産基地項目,是忻州經濟開發區光伏産業鏈的鏈主項目,也是忻州市追“新”逐“綠”,推進新能源發展的重點項目。項目從奠基開工到建成投産,用時不到一年。

  為讓項目快速“安家”,忻州經濟開發區提供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務,不僅為企業量身定制、建造生産車間,還配套了道路、水、電、氣等相關設施,提供人才公寓、解決子女入學等後續服務保障。

  一花引來百花開。項目建設期間,硅基材料、拉晶切片、光伏組件等上下遊配套産業項目紛至遝來。投資20億元的高純石英砂制品項目順利推進,投資50億元的單晶矽拉棒項目簽約落地,投資30億元的單晶矽切片項目成功推進……

  2023年,忻州4次開展開發區“三個一批”活動,簽約項目123個,總投資281.5億元,涉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節能環保等産業。

  生態向綠——厚植生態底色,這裏蝶變正熱

  滔滔黃河水,奔騰向前,自忻州入晉,在山西境內綿延近千公里。

  作為黃河入晉第一市,近年來忻州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理念,協同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與污染防治攻堅戰,讓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偏關縣的黃河兩岸,栽滿樹苗。新華網 發(馮宇 攝)

  位于長城與黃河“握手”之地的偏關縣,因處毛烏素沙漠邊緣,自古風大多沙、十年九旱,是山西省黃河流域北部生態修復重點區。

  上世紀70年代起,偏關縣打響造林綠化“全民戰”,在長城腳下、黃河沿岸接力植樹。全縣國土綠化率從1977年的不足4%,增長到如今的48.6%。

  “偏關現有造林專業合作社80個,可提供2100多個就業崗位。”偏關縣林業局局長王安宋表示,近年來偏關縣將生態治理與鞏固脫貧成果相結合,先後建設12萬畝沙棘和2.5萬畝仁用杏幹果經濟林,幫助脫貧群眾每年每人平均增收1.2萬元。

  而變綠並非終點。伴隨著黃河一號旅遊公路的通車,不少遊客來到偏關“打卡”。看古堡、觀黃河、住窯洞、吃農家飯,借著不斷升溫的旅遊業,當地群眾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山青、水秀、林鬱、田沃……黃河岸畔的蝶變不止于此。數據顯示,2023年,忻州完成國省營造林任務56.8萬畝,累計清運黃河流域固廢3.7萬噸,11個礦山被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庫。

  俯瞰清涼灣溫泉康養小鎮。新華網 發(馮宇 攝)

  隨著生態優勢帶來的“紅利”被不斷釋放,忻州的綠色發展之路也越走越寬。

  盡管是冬季,位于忻州市雲中河景區內的清涼灣溫泉康養小鎮依舊令人流連忘返:配套齊全的房車露營地、高標準溫泉院墅、氣膜冰上運動中心以及採摘大棚、美食街、KTV等遊樂設施一應俱全,遊客的嬉笑打鬧聲不時在景區回蕩。

  作為忻州推進溫泉康養集聚區、溫泉康養專業鎮、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清涼灣康養小鎮總投資9.34億元,主建遊客中心、溫泉中心、書院及主題餐飲等各類業態,布局康體中心、康養酒店及配套餐飲、特色零售等。

  “康養小鎮的打造將進一步推動綠色、康養、宜居忻州建設。”忻府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孫曉磊稱,忻州正以雲中河景區為核心,分六大板塊打造22.75平方公里的國家級溫泉旅遊度假區。

  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讓“好風景”和“綠經濟”比翼齊飛。如今的忻州,正在不斷夯實生態底色,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支撐點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鄉村向美——建設美麗鄉村,這裏振興正熱

  冬日的滹沱河畔,寒意襲人。位于繁峙縣農發村的能繁母牛養殖小區,卻是一片暖意,牛兒的叫聲為寂靜的村莊增添了幾分生氣。

  村民智海生在棚裏忙活著,為牛添草喂料、除糞灑掃。在農發村,村民們以每頭每年100元的租金,將牛統一送到村集體的養殖小區集中餵養,既當飼養員又當管理員。

  “村裏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僅0.92畝。”據農發村村支書郝常喜介紹,農發村是由24個“山莊窩鋪”組成的移民新村,貧困發生率曾達35%。為打破耕地少、發展受限的局面,全村確定了“養殖為主、種植為輔、多元發展”的産業發展思路。

  如今的農發村,養殖能繁母牛超2700頭,所産小牛每頭能賺5000多元,是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五寨縣田間競相綻放的馬鈴薯花(資料圖)。新華網 發(劉篤效 攝)

  曾經的忻州,橫跨燕山-太行山、呂梁山兩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山西脫貧攻堅最大的主戰場。圓滿交出脫貧攻堅答卷後,如今的忻州正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接續發力。

  在有著“晉西北的米糧川”之稱的五寨縣,11.3萬畝的高標準農田阡陌相通。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集土壤、氣象、病蟲害等為一體的智慧農業監測係統,讓農民從會種地變為“慧”種地。

  農業帶來的新變革,也推動著鄉村改革。近年來,五寨縣探索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組建專家團隊、項目工隊、行銷戰隊開展包聯服務,構建起加工型馬鈴薯、甜糯玉米、綠色有機谷子種植加工等特色産業鏈,實現了資源利用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的綜合提升。

  “土地流轉價格由過去農戶間的300元/畝提升到現在的800元/畝,2023年涉地鄉鎮年每人平均純收入12513元,帶動脫貧戶3294人,每人平均增收6192元。” 五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主任蘇國平説。

  唐家會村親子遊樂場鳥瞰圖。(受訪者供圖)

  産業興起來,鄉村也要美起來。

  沿著黃河旅遊公路一路向南,初入河曲縣唐家會村,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佔地31.8畝的大型親子遊樂園。園內建有旋轉飛椅、回旋滑索等遊樂設施。遊樂園背後,村內的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寬敞整潔,微景觀新穎別致。

  “冬天摘草莓、夏天摘瓜果,每年五六月還有成片的玫瑰花盛開。”指著散布村內的觀賞園、採摘園以及設施農業示范園,唐家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永貴如是説。

  扮靚的村容村貌,也讓唐家會村搭上了鄉村旅遊的“快車”。“村裏有了産業,村民們都覺得日子很有奔頭。”張永貴介紹,2023年唐家會村集體收入突破500萬元,鄉村特色遊已成為村裏的支柱産業。

  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産業,帶動農民增收。在忻州,一幅幅鄉村美、産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開。

【糾錯】 【責任編輯: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