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越野賽,讓黃河岸邊名不見經傳的山西省大寧縣成為車友眼中的“硬核”打卡地,常態化的越野賽道讓過去少有人來的小縣城開始迎接越來越多的客人。立足生態優勢、依託黃河資源,大寧縣把黃土溝壑地區獨有的複雜地形地貌與汽車越野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高品質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越野賽道常態化
不久前舉行的2023宏源杯“大吉520”黃河英雄會汽車越野賽,是山西省臨汾市的大寧縣和吉縣共同舉辦的一次汽車越野賽事。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400多位專業汽車越野選手,駕駛着自己的參賽車輛,浩浩蕩蕩奔赴位於黃河岸邊的首個比賽場地。
本項賽事組委會執行秘書長徐大偉介紹,由於賽事線路是以山西臨汾市境內的黃河舊道和G520老國道為基礎,串聯了山西吉縣、大寧縣的越野營地、旅游景點、特色鄉村等,賽道全長共70公里,所以命名為“大吉520”。
黃河邊舉行越野賽,在大寧縣已經不是頭一遭了。2023年5月,大寧縣首次在黃河邊舉辦越野賽,180多名越野愛好者來到這裡,體驗沿黃賽道。
“黃河邊的賽道沙土大,車開到賽道上視野很差,這也是這個賽道的魅力所在。我們去過了全國許多越野賽道,大寧縣的這條賽道特點很鮮明。”首次來到大寧縣的越野愛好者周偉對沿黃越野賽道讚不絕口,“還要再來”成了這些越野愛好者和大寧縣的約定。
一場越野賽,讓全國各地的越野愛好者知道了大寧這個地理位置獨特的山區小縣,廣受好評的賽道也成了常態化越野基地,不同地方的越野愛好者不時地相約來到這裡,體驗黃河賽道的樂趣。
首次比賽180餘人,第二次比賽400多人,隨着比賽的持續推進,大寧縣常態化越野基地的“名片”越來越亮。“越野賽就是一個火種,是讓外界知道大寧縣的契機,我們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的新路;不僅如此,通過打破傳統行政界限,與相鄰縣區資源共享、生態共建、價值同創,做大做強沿黃越野賽事。”大寧縣委書記王曉斌説。
人多了農民富了
比賽已經結束,但車手邵林軍並沒有着急離開,而是住在老鄉家的窯洞裏“備貨”。“這裡的蘋果、核桃、小雜糧品質好,還便宜,我打算走的時候把車裝滿了。”邵林軍説。
來自浙江省的邵林軍提前兩天來到了比賽地,住農家窯洞、品農家土菜成為邵林軍比賽之外的另一種享受。邵林軍“玩”汽車越野已經有10年了,每年都會參加一些比賽,但在黃河岸邊比賽讓他記憶深刻的除了賽道還有獨特的黃河風貌。
如今,隨着來到大寧縣的人越來越多,村裏人也開始嘗到越野賽帶來的紅利。
80多歲的馮思清是大寧縣太古鎮嶺上村人,在相關部門的動員下,老人把窯洞改造成民宿,汽車越野挑戰賽期間,馮思清家的民宿全部客滿。“我和幾個車手現在已經是朋友,他們還計劃長期購買我們的農特産品,不遠處的黃河市集這幾天也有很多人,我也賣了好多農産品。”馮思清説。
大寧縣太古鎮嶺上村是本次沿黃越野大會的比賽場地之一,依託越野大會,這裡發展了窯洞民宿43戶50余間,從2023年‘五一’假期到本次越野大會,這個村子已經集中接待了3批游客,高峰時每天接待超過200人。嶺上村黨支部書記王蒲説,借助沿黃越野大會,村裏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産業,村子正在努力打造康養新農村。
據了解,本項賽事放在山西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舉行,就是為了將黃河精神與越野文化相融合,為山西文旅市場打造新業態,為當地鄉村“引流”,更為黃河流域創新發展賦能。
“大寧縣多項經濟指標在全省處於末尾,在保障黃河風貌的前提下,我們開展沿黃越野賽來推動縣域發展。希望通過這一把‘火’,讓玩家知道有山西大寧這麼個地方,讓自帶流量的比賽,為我們的美麗鄉村帶來新客流,從而做大沿黃旅游,建設好沿黃美麗鄉村。”王曉斌説。
激活發展一池春水
汽車越野挑戰賽作為國內外最具觀賞性、震撼力的視覺焦點體育運動之一,憑藉其自身具有的話題性、傳播性,結合大寧、吉縣獨有的沿黃地形地勢與自然風光,掀起了一輪傳播新熱度。“大吉”兩地賽事線路串聯起了兩縣的越野營地、旅游景點、特色鄉村等,參賽車手和游客也借此近距離體驗了黃河沿岸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社會風情,成功帶動了旅游、拉動了消費。
記者了解到,在“大吉520”黃河英雄會汽車越野賽賽事期間,吉縣和大寧縣政府還分別同步舉辦了“沿黃鄉村農品大集市”,包括吉縣“撩人香蘋果”、大寧“寧脆蘋果”,以及大寧黃煎、油糕、紅皮小米、竹節參,還有木版年畫、刺繡老虎等在內的非遺産品,都在市集上展銷。
借助這項大賽,大寧縣將黃河邊的地道風土人情、民俗文化、農特産品等全方位展示出來,提供了一個能夠滿足吃喝玩樂娛購的全體驗場景,將線下線上的大流量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本項汽車越野挑戰賽賽場利用的是黃河灘塗、廢棄國道,在保護沿黃流域生態的同時,當地積極利用荒棄資源發展汽車越野運動産業,讓原本沒有價值的荒地“動”起來,為沿黃5000余公里沿線區域黃河生態價值轉化、實現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探索新路徑。
不僅如此,大寧縣還按照“一縱一橫”發展規劃,以宜居宜業宜游為方向,堅持“一村一特色”,已經完成16個村美麗鄉村建設。“橫線”6個村以産業特色為亮點,“縱線”10個村以黃河文化為主線,高標準、創意化打造沿黃鄉村旅游“大寧樣板”,激活了發展的一池“春水”。(記者 王勁玉 太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