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體教融合模式下的冠軍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3 12/18 10:47:03
來源:山西日報

山西:體教融合模式下的冠軍之路

字體:

  原標題:【一線調研】體教融合模式下的冠軍之路

  山西通寶育傑學校冰球隊在武漢全國青少年冰球邀請賽比賽現場。山西日報通訊員攝

  第十六屆省運會、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首屆學青會……今年是各類大型運動會集中舉辦的一年。賽場上,健兒們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不斷超越自我創造佳績。

  在這些運動會上,就讀於我省各級各類學校的優秀運動員站上了最高領獎&,展現出卓越的競技狀態和堅韌的心理素質。這些冠軍選手正是體教融合的驕人成果,在這一培養模式下脫穎而出,閃耀賽場。隨着國內體教融合政策的持續深化,學校逐漸成為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沃土。越來越多的傑出運動人才從校園中嶄露頭角,成為體教融合模式成功實踐的生動注解。

  學習與訓練無縫銜接

  體教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舉槍、瞄準、射擊……賽場上,小將趙楠屏氣凝神,隨着“砰、砰”聲響,一發發子彈直擊靶心。在杭州亞運會上,我省運動員趙楠在射擊項目上表現優異,和隊友摘得女子10米氣手槍團體賽金牌,以1736環的成績創造新的亞運會紀錄。此外,在首屆學青會射擊比賽中,趙楠再拔頭籌,一舉拿下女子25米運動手槍個人賽金牌。她還在2023年第53屆射擊世錦賽女子標準手槍團體項目中摘金。

  趙楠的成功,是堅持和拼搏給予青春的饋贈,也是我省體教融合的一個縮影。

  從一名普通學生,到如今的全國冠軍、亞運冠軍、世界冠軍,學校優良的環境給了她成長的舞&。

  趙楠就讀於陽泉市第三中學校,後輸送到陽泉市體育運動學校。她的射擊之路,離不開這兩所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深度合作。

  多年來,陽泉三中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出發,深入推進體育工作,力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強校之路。而陽泉市體育運動學校則一直把挑選、培養優秀體育人才和向上級專業運動隊輸送人才作為初心和使命。

  為了共同培養射擊運動員,陽泉三中與陽泉體校射擊隊達成共識,雙方在“體教融合、全面發展、特色辦學”理念下相互配合,進一步強化體育的教育功能,逐步走出一條具有陽泉特色的體教融合之路。

  “既想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又怕耽誤文化課學習,很多家長因‘魚和熊掌’問題陷入兩難。”陽泉三中黨總支書記張瑞軍告訴記者,為了妥善解決學與練的矛盾,學校爭取資金30余萬元,於2018年建成省內唯一一家中學射擊館,基本保證了射擊訓練在校內正常開展。為了彌補學校體育教師不夠專業的缺陷,陽泉體校射擊隊推薦退役運動員劉璐、方嘉誠到陽泉三中擔任射擊教練,定期開展選材,周一到周五,學生利用體育課和課餘時間接受專業基礎訓練。

  2019年開始,在陽泉市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陽泉三中的射擊特長生招生正式納入陽泉市中考的招生計劃,為學生運動員在高中階段學習訓練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截至目前,陽泉三中參加射擊訓練達到等級的運動員有20餘人考入理想大學。輸送到山西省射擊隊的盧燕、趙楠等五人達到運動健將等級,在國內外射擊比賽中成績優異。

  “‘出口暢’,才能保證‘入口旺’。”陽泉體校教練王躍賢認為,只有切實解決好青少年文化教育、暢通升學渠道等問題,體教融合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快車道”。陽泉體校不斷強化與中小學的縱向銜接,如今,陽泉市第十一中學、新華小學、上站小學等多所學校先後成立射擊隊,打造多方參與、良性互動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近年來,陽泉向省射擊隊輸送了一批好苗子,有些甚至入選國家隊。體教融合功不可沒。”山西省射擊射箭水上運動中心主任武永勝告訴記者,射擊項目在學校廣泛開展,一方面能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另一方面也能發掘射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這與培養青少年全面發展的理念一致。

  多元化多渠道培養

  助力學生開啟多彩成長之旅

  走板、起跳、翻騰、入水……動作乾淨利落,一氣呵成。杭州亞運會上,我省運動員李亞傑收穫跳水女子1米板金牌,成為山西跳水首位亞運會冠軍。梁朝輝在成都大運會上奪得跳水男子雙人3米板冠軍,贏得本屆大運會跳水項目首枚金牌。李亞傑和梁朝輝皆就讀於山西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

  “專業定位緊盯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注重運動項目訓練理論和實踐雙層培養,將‘教學+訓練+科研+服務’全鏈條貫通。”山西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石曉峰教授認為,體教融合不是簡單地將體育和教育資源相加,而是一種理念變革,更加重視兩者在精神與價值層面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1+1>2的育人效果。

  山西大學體育學科辦學歷史悠久,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運動訓練專業設有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跳水、武術、乒乓球、射擊、跆拳道等項目,着力培養複合應用型體育人才。多年來,山西大學與省體育局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推動育人成效與競賽成績同行並進,學生在大運會、全運會及各類錦標賽上爭金奪銀,成效斐然,體教融合模式越來越煥發出強大旺盛的生命力。

  去年5月,省體育局、省教育廳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實施意見,包括深化體校改革,突出體校專業特色和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任務,為青少年發展提供多樣化選擇空間。

  山西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男子甲組10000米競走賽場上,呂梁隊薛鵬飛率先衝線,田徑項目首枚金牌出爐,同樣來自呂梁的運動員還奪得女子甲組10000米、男子乙組5000米金牌。

  這些成績得益於呂梁市體育運動學校的提前布局。2015年,該校根據山區孩子厚道樸實能吃苦的特點,把山西中斷20多年的競走項目提上日程。“首批隊員由各項目中挑選出的精英組成,根據不同年齡制定不同學習訓練計劃。”該校教練賈吉山、裴菊梅夫婦作為曾經的競走職業運動員並從事體育教學多年,培養出一批優秀運動員。成都大運會上,殷臘梅與隊友奪得女子20公里競走團體冠軍,為國爭光、為省添彩。

  近年來,我省各級各類體校不斷深化體教融合,拓寬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渠道,構建體育、教育、社會組織多方參與的新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省運會高起點引領,促進項目布局和梯隊建設進一步完善優化,通過大賽檢驗各市青少年體育隊伍,同時本屆省運會首設“輸送貢獻榜”“伯樂獎”“未來之星獎”,有利於青訓人才基礎夯實,為我省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強基固本。

  下好體教“一盤棋”

  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冰球賽場上,一群追風少年腳踩冰刀、手持球桿,轉彎、傳球、突破……隊員們默契配合,冰球精準射入網內,場上響起陣陣歡呼聲。

  同樣的場景在不同時間段上演,今年5月、8月、10月,山西通寶育傑學校冰球隊分別參加了武漢全國青少年冰球邀請賽、江蘇“奔跑吧,少年”全國青少年U系列冰球賽和山東青少年冰球比賽,均摘得桂冠。

  這是我省首支,也是唯一一支校級冰球隊,它的成立正契合了體教融合的理念。

  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製訂並印發《關於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級各類學校以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冰雪和民族傳統體育等項目為重點,組織開展體育教學和訓練活動。

  乘着“帶動3億人上冰雪”的東風,2019年1月,山西通寶育傑學校冰球隊成立。2020年9月,為了合作共建山西省冰球項目高水平運動隊,山西省冰雪運動中心與山西通寶育傑學校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舉行“冰球項目人才基地”掛牌儀式。四年多來,該校冰球隊多次代表山西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冰球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

  “把體育運動和學校教育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通過參與運動來磨練意志品質,培養團隊精神,這種方式受到孩子和家長認可。”校長詹文玲説,從摔倒到站起,從膽怯到自信,從逐漸掌握到完全融入,孩子們充分感受着運動帶來的快樂。

  “孩子每天都要進行訓練,在學好基礎學科的前提下,把玩耍時間大多挪給了最愛的冰球。”郝奕博媽媽説,在陪伴孩子的成長路上,她感受到體育帶來的震撼。比賽中,孩子摔倒了重新爬起,輸球的情況下也決不退縮,勇敢反擊。“這種精神是在課堂上學不來的。”就連球隊俄羅斯籍教練羅馬也被孩子們刻苦訓練的精神感動。

  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體教融合,推動我省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後,我省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創新思路,多措並舉,在提高學校體育課程質量、暢通體校學生升學渠道、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當然,體教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推進過程中難免存在難點和痛點,需要進一步打破壁壘、暢通渠道,優化資源配置,共同推動體教融合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記者周慧芳)

【糾錯】 【責任編輯:李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