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幽深,古道蜿蜒……冬日的龐泉溝景區,在薄雪的覆蓋下,如詩如畫。日前,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上榜山西省全域旅游示範區名單,實現了從“洼地起跑”到“脫穎而出”的蝶變。
交城縣智慧旅游智慧&&。(資料圖片)
風光無限處處新
“以前説起交城的景點,能想到的只有卦山、玄中寺,現在可不一樣了,不需要遠行,交城的好去處就把一個小假期塞滿了。”談起交城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變化,交城市民這樣説。
交城縣地處呂梁山東麓。為實現旅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交城縣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
以構建全民、全力、全域建設大格局為契機,交城縣成立全域旅游領導組,逐年確定推進工作目標,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産業融合、發展康養旅游、培養文旅融合新業態等,高起點、全方位、遠謀劃、分階段,逐年推動全域旅游持續取得新成效。
立足交城自然山水及深厚的文化特色,交城縣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全域旅游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戰略,找準以呂梁英雄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山水景觀、度假氣候為代表的康養文化等突破口,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的新産品新業態,努力將交城打造成為全年候、複合型旅游休閒度假勝地,實現文化和旅游産業的高質量轉型發展。
如今的交城旅游圈,有天寧寺、玄中寺兩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如金溫泉生態園一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果老峰省級休閒旅游度假區、四十里跑馬堰等為主的自然風光風景區;呂梁英雄廣場、晉綏邊區第八分區革命歷史紀念館、東社村紅軍東征廣場為主的紅色旅游點等數十處自然人文景觀。交城“全域旅游”的版圖逐漸擴大,全域旅游展現出蓬勃生機。
玄中寺。(資料圖)
精雕細琢樹口碑
走進卦山風景區,猶如林中“小屋”的公廁掩映在株株綠植之中,與景區優美的生態環境渾然結合。穿過公廁門頭,映入眼簾的是一整套設計簡潔優雅、功能齊全的設施,設置了成人洗手&、兒童洗手&、洗手液、烘手機等設施。
卦山風景區。(資料圖)
“通過建設旅游公廁,可以扮靚景區,提升‘顏值’,進而提升景區整體品質。”交城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高菲&&,外形美觀、功能完善、設備齊整的旅游公廁,讓游客感受到精心服務,帶動縣域的旅游公共服務品質提升。
景區服務提檔升級、基礎設施穩步推進……交城縣在細微處精雕細琢,為游客提供貼心溫暖的服務。
交城縣城區布局“五橫五縱”道路網絡,提升改造山區旅游米五線、柏西線、交正線等,加快形成全域旅游交通網絡;建成卦山公園、磁窯河公園、北環路游園等休憩公園,構建了主客共享城市空間;將車站、高速口、賓館等重要涉旅場所納入智慧旅游&&管理範圍並投入運營等。細節之美擦亮了“山魂水韻·康養交城”旅游品牌,推動交城全域旅游發展。
田家山古村落。(資料圖片)
融合發展繪宏圖
2022年,交城縣圍繞“以酒為基、以旅為綱、酒文旅融合、多元發展”的總思路,以“政府+企業”模式推動特色專業小鎮建設,依託龐泉酒莊年産3萬噸白酒産業項目,持續做大做強酒文旅融合産業。
目前,“龐泉牌”白酒順利通過原産地保護産品認證,同時,龐泉溝鎮成功獲批為呂梁市酒文旅融合發展特色專業鎮。
2023年,交城縣積極推動市場化投建運營,由交城縣文旅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重點項目承載主體,通過“政府+企業”模式,以“生態康養休閒游”為方向,投資1800萬元,啟動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項目。
交城縣以紅色教育體驗模式、古村落游覽模式、綠色民宿休閒模式、驛站創意空間模式、非遺研學體驗模式為特色,打造鄉村旅游點;圍繞縣城及周邊做文章,以點亮城市夜經濟為目標,完成了縣城迎賓路、南環路、龍山大街改造亮化工程;加快“田家山風情一條街”項目建設;啟動東方世紀城夜經濟美食街建設。
同時,交城縣推出“交城有禮”褐小美精品形象店,將“褐小美”“青青”系列文創産品推向市場,創建“交小誠”文創品牌、“交城山”文旅公共品牌、“待見”農文旅電子商務品牌等,形成多點集成的亮麗旅游標誌名片。
全景化建設、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共享,交山大地全域旅游風頭正勁。
自行車挑戰賽。(資料圖)
下一步,交城縣將發揮“旅游+”功能,推動一、二、三産業與旅游業有效“嫁接”,打造“旅游+酒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文創”“旅游+非遺”“旅游+音樂節”“旅游+文化”品牌,創新旅游業態、豐富旅游産品,讓全域旅游成為交城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冀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