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創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在山西大劇院首演
民歌演繹三晉情懷 歌劇再現藝術經典
提起山西民歌,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一首?山西如要創作一部向民歌致敬的歌劇,你最先想到的名字是什麼?我想有一個名字:《桃花紅杏花白》,一定名列前茅。
11月26日,經過3年醞釀,一部承載着山西人、乃至中國人民歌記憶的原創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在山西大劇院橫空出世,正式首演。它將在11月30日之前連演10場。
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籌辦)、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出品,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山西華夏之根藝術團、山西華晉舞劇團聯合出演的原創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是繼《一把酸棗》《解放》《粉墨春秋》《太行》《小老楊》等力作之後,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全力打造的又一部大型舞&藝術作品。
同時,該劇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232025年舞&藝術創作行動計劃新創劇目名單》,也是2023年度山西省全省新創舞&劇重點扶持項目。
情懷為先 重塑經典
山西被譽為“民歌的海洋”,其民歌風格迥異,極具特色,左權民歌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其歷史可追溯到宋、元時期,在當地流傳發展千百年從未中斷。
20世紀50年代,山西民歌手劉改魚將開花調唱響全國,《桃花紅杏花白》也隨之紅遍大江南北。而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將經典民歌與原創歌劇曲目融為一體,將一部具有山西地域特色、悲劇色彩故事展現出來。
該劇以賽民歌為切入點,描繪了1937年冬到1938年春,在山西太行山深處,山之東潘家莊貌美苦命的民歌手潘桃花與山之西楊家寨從延安回鄉的青年黨員楊柳青之間的壯美愛情。他們起初為各自村莊爭奪“赤柳爺”的庇祐而參與傳統民間鬥歌,不料為世仇的兩個年輕人在鬥歌過程中互生愛意。
隨着日軍入侵,潘桃花為了保護全村父老及心愛之人毅然赴死,而楊柳青又為了保護村莊、給心愛之人報仇,憤然帶領眾青年加入八路軍、上前線打鬼子,唱響了一曲愛恨交織、保家衛國的感人之音……
“圪梁梁桃林為誰栽?紅丟丟桃花為誰開?心裏的千言和萬語,化成了一句話,阿格呀呀呆……”在首演現場,山西晚報記者感受到,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是一部向山西民歌致敬的集大成之作。聽得出,主創團隊在深挖原生態民歌的同時,也加入了時代感風格元素。
力求突破 大膽演繹
這部歌劇共有5幕,30個唱段,演唱形式涵蓋男女獨唱、對唱、二重唱、合唱等樣式,曲式多樣,旋律多彩。可以説,在講述故事、塑造人物的同時,也充分展現了三晉大地的地域風情和極富特色的經典民歌。
演出當晚,觀眾始終沉浸在《桃花紅杏花白》兩個小時的劇情中,可以説演員始終保持着高水準的演唱,以真實的情感投入,讓觀眾聽到了更為精美的歌劇藝術唱段。同時該劇的故事、音樂、舞美都很值得一品。
看得出來,主創在力求突破傳統的山西民歌表現方式和手段。特別在唱腔、配器、服飾、舞美、燈光、置景諸多方面充分運用多種藝術,如交響、戲曲、RAP等呈現形式和數字化高科技。
在創作的過程中,主創進行了10多次的研討,對劇本進行了20多次的修改,在超越原來比較平面單向的歌舞基礎上,大膽運用民族歌劇這種表現力更強的樣式,在故事情狀、人物命運、場景烘托,尤其是在經典民歌的吟唱方式及音樂配器豐富性上進行大膽嘗試和實踐,力求把民間藝術地域特色和當下普適審美趨勢渾然天成地融合嫁接,給予山西民歌一種新鮮豐盈的生命力。
心懷敬意 排除萬難
為把山西民歌拍攝成經典歌劇,2021年9月,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組建了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劇組,特別邀請多位國內知名創作專家組團加盟。由國家一級編劇陳建祖擔任編劇,國家一級編劇屈垣、李三處擔任作詞,著名導演龔小奇擔任藝術總監,著名導演穆青擔任總導演,國家一級作曲家方鳴擔任作曲,東方演藝集團於海洋、徐晶晶擔任主演。
同年10月13日,主創團隊前往左權民歌村、河曲民歌二人&團與專家及民歌藝術家們采風學習。“這部劇籌備了3年,過程很艱難。最初覺得山西民歌這麼豐富,一定要做一部民族歌劇,有了這個想法就開始找方向做什麼。我們一次次去左權、河曲,吃着農家飯,找方向。當時正趕上疫情,采風時四處被封閉。後來終於決定做《桃花紅杏花白》,但又是一種痛苦,做出來的故事得讓人看了覺得這個就是《桃花紅杏花白》啊。”龔小奇導演在首演前接受山西晚報獨家採訪時,説得極其坦誠。
後來,他們終於把故事定位為抗戰時期一段生死不渝的愛情。“一個傳統的故事,潘楊兩家世代為仇,但住在相鄰兩個村,偏偏兩家的年輕人相愛了……”聽到龔導的介紹,山西晚報記者馬上聯想到經典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有了故事,我們就着手找到好的呈現方式。一般歌劇上來就唱,觀眾可能會不解,為什麼不説?但我們安排一個對歌會,音樂很自然就流淌出來了,因為唱歌是他們生活的一種方式。這段愛情的旋律,既化解了兩個家族的矛盾,又捲入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中。”為了這個故事,編劇創作了半年,而歌詞也是改了又改,龔導説道。
最後,龔導深情地説:“這部作品我們前期很低調,可能是信心不足,但現在我覺得這是我和穆青導演合作這麼多年來最好的作品。我們就想向中國經典歌劇致敬,向浩如煙海的山西民歌致敬,力求做一部讓老百姓喜歡看的作品。”
首演結束後,現場觀眾久久不走,起身致以最熱烈的掌聲,對此,龔導激動地説:“我真是熱淚盈眶,心裏也終於踏實了。”當然,作品連演10場之後,他説,主創們還將收集觀眾和專家的意見,繼續修改提升,讓民族歌劇《桃花紅杏花白》走得更遠!(記者 范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