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攬入黃河臂彎裏的運城市,正奮力書寫着高質量發展的“河東答卷”。在日前舉行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思客會上,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生態保護,把特色産業做“透”,並構建好營商環境“生態”,讓民營企業覺得“這個地方適合生長”。

新華網:對黃河流域的城市而言,如何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助推整座城市的新發展?
馬光遠:把特色産業做“透”,實現長效發展且具有影響力。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生態保護。
在産業崛起方面,黃河流域歷史文化悠久,産業的差異性大,每個地方的産業特色都非常明顯。黃河流域的省(區)有着一個共同的基因,每個地方因地制宜來實現産業的崛起。要高質量發展,就要建立産業體系,這個産業體系需要跟當地的優勢、自然、人文等結合起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於去發現本土區域優勢和産業優勢,做出特色産業,真正地把特色産業做“透”,進一步提升産業影響力,實現長效發展。

新華網:近年來,運城市把招商引資作為重要引擎,在營商環境、招才引智、創新創業等方面不斷改進提升,您能針對優化營商的環境、強化民企信心給出一些建議嗎?
馬光遠:講清楚地域優勢,構建“小地方營商環境生態”,給出未來10年、20年都可見的企業發展預期。
運城,要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的營商環境優勢,構建“小地方生態”,讓企業願意來、留得住。“小地方生態”指的是什麼?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就是這個地方的生態,就像一個地方的空氣、水,是否適合一個企業的生長?我覺得,要構建運城營商環境生態,並且給出一個未來10年、20年都可見的企業發展預期。當有了長期預期以後,企業就會安心地投資。
同時,講清楚地域優勢,告訴企業,在這個地方可以做什麼、可以給企業帶來什麼?招商引資不是盲目的,而是結合運城産業優勢、産業特色實際情況,追求地方和企業共贏。當民營企業覺得“你這個地方就適合我生長”“我到這個地方能發展得不錯”“我不用有任何的擔心,安心地做企業、做産業就可以”,我認為這就做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