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11月8日電(李哲賢)“文化IP的開發是創新性的文化傳承,也是具有傳播價值的文化傳承。”在7日舉行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思客會分論壇——文化傳承與文物活化利用研討會上,世界城市品牌大會執行主席、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如是説。

文化傳承與文物活化利用研討會現場。新華網發
運城市目前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數千年的文明進程在這裡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如何循着歷史的脈絡做好文化遺産系統保護,繪就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畫卷?出席分論壇的嘉賓從多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議。
“我們通過‘文物+旅游’‘文物+城建’‘文物+鄉村振興’‘文物+音樂演藝’等新方式推動文物活化利用。”運城市副市長梁清燕在主旨演講中&&,運城以創建山西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綜合性示範區為抓手,着力推進博物館建設,大力培育發展文博文創文旅産業,不斷豐富供給和服務,全方位構建運城歷史文化講述體系,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文化傳承與城市品牌間有何關聯?張婷婷圍繞“域牌構建與在地文化IP開發”這一話題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從城市品牌傳播的角度提供了做好文化傳承的新思路。在她看來,文化傳承是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精神的土壤。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打造城市品牌要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心鑽研在地文化元素。
九曲黃河在空間上串聯區域文化,在價值上不斷繁衍創新。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黃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趙俊明以三晉文化為例,向與會者介紹了黃河文化的開放性。“連接四方的樞紐地位使得山西的開放是一種常態,這種開放性具有兼容並蓄和務實求新的特點。”趙俊明希望,源遠流長的三晉文化能夠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賦能。
據悉,本次運城思客會由新華網、新華社山西分社、運城市委、運城市政府共同舉辦。活動包括主論壇和“運城鹽湖保護利用研討會”“文化傳承和文物活化利用研討會”兩個分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以新思路、新路徑,找到破題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