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指引下,沿黃九省(區)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黃河大合唱”越唱越嘹亮。日前舉行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思客會上,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教授張紅武&&,沿黃九省(區)既要唱好自己的“重頭戲”,同時還要加強區域協同,共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位於山西最南端的運城是被攬入黃河臂彎裏的一片沃土,黃河共流經運城 8 個縣市,孕育出獨特的自然風景和博大精深的河東文化。您長期從事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與區域發展研究,在您看來,運城的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紅武:鹽湖的保護治理與運城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密切,具有重要意義。
運城,古稱“河東”,“河”指的就是黃河。運城獨特性體現在人文、歷史、地理等方面,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緊密。
除此之外,運城鹽湖在歷史上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角度講,運城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對運城來説,鹽湖的保護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關係密切,具有重要意義。

新華網:幾天前在運城舉行的沿黃九省(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大會,提出沿黃九省(區)將在生態保護、綠色低碳發展等重點領域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做好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您認為沿黃九省(區)如何協同聯動,讓這篇文章更出彩?
張紅武:沿黃九省(區)既要唱好自己的“重頭戲”,更要加強區域協同,共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家針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了一系列制度和規劃,沿黃九省(區)都要唱好自己的“重頭戲”。
在這個問題上,除了爭取國家的支持,沿黃九省(區)也要走自己的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沿黃九省(區)要加強區域協同,共同努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才會有大的起色。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泥沙對黃河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今年我在中游跑得比較多,土壤侵蝕對鹽湖的周邊有較大影響,希望國家對鹽湖的生態保護給予支持,當地政府也應該對鹽湖周邊的水質、地質等生態問題更加重視。
對山西來説,重頭戲之一就是要把黃河的泥沙控制住。規劃建設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一項功能就是攔截更多泥沙,使黃河下游泥沙的壓力減輕一些。山西要積極參與其中,把這個問題解決好。

新華網: 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近年來,山西不斷加大汾河污染治理力度,積極推動 “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運城位於汾河下游,是保障“一泓清水入黃河”的最後一道關口。您認為運城應該如何發力,確保這一目標實現?
張紅武:強化水質監測,制定水污染應急預案,確保“一泓清水入黃河”。
下游的治理相對於上中游來講,還是相對被動的。汾河上中游工農業發展比較集中,對水質的影響較大,下游地區生態治理的壓力也隨之放大。
目前,山西正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制度落實,讓治理舉措落到實處。
作為汾河下游地區,運城要加強對水質的監測,除了常規的處理措施外,一旦上中游出現突發性事件,如何能夠保障“一泓清水入黃河”,運城也要有相應的預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