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0月31日電 題:山西:鄉村e鎮精準助力黃河流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勁玉
1900余平方米的物流中心、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的配送站、近千家電商企業……在黃河岸邊的山西省隰縣,通過積極提升電商配套服務、深度融合電子商務,以玉露香梨等農産品銷售為代表的電商産業發展新模式為縣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隰縣地處呂梁山區,自然條件較差,但卻孕育出了玉露香梨這種品質優良的農産品。怎樣將農産品賣出去、賣個好價錢,隰縣着眼於鄉村e鎮建設,通過搭建電商平台、孵化電商基地,讓農産品搭上電商“快車”。
“現在線上銷售佔總銷售額的30%,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長,電商銷售額超過了1000萬元。”隰縣北緯三十六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利州説。北緯三十六度電子商務是隰縣電商的一個代表,也是吃到電商“紅利”的一員。
通過鄉村e鎮,隰縣搭建了梨果線上綜合交易平台,積極對接統領全縣67個村集體經濟的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一些幫扶力量也入駐鄉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推動梨果線上交易擴量增效,完善鄉村e鎮電商産業鏈供應鏈。
不僅如此,依託鄉村e鎮項目,隰縣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涉及電子商務産業鏈的電商快遞物流配送、冷鏈倉儲、區域公共品牌打造、産品研發、公共服務等基礎,縣域經濟發展如火如荼。
同樣在黃河岸邊的山西省臨縣,企業家李小英通過電商直播,實現了企業銷售額成倍增長。

臨縣鄉村e鎮一角。(受訪者供圖)
“青塘村的粽子遠近聞名,但過去只做線下銷售,好東西賣不出去是常有的事。縣裏鼓勵我們做網絡直播銷售,大家就開始嘗試,現在村裏的粽子廠家家都在搞電商,粽子一年四季都能賣,暢銷得很。”臨縣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小英説。
“我們在發展鄉村e鎮過程中選定青塘村為示範點,培育農播電商示範戶和農播電商帶頭人是主要途徑。現在青塘村140多家紅棗粽子加工廠幾乎全部開通了電商直播賬號,村裏每天活躍的賣貨主播有110人左右,到目前為止,青塘村農産品銷售額已經是去年全年的兩倍,村裏人賣貨不求人了。”臨縣電商辦負責人胡志成説。
近年來,山西省圍繞線下産業和電商數字化融合,不斷加強鄉村e鎮同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産業園區等主體的協同合作,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過程中有力推動了縣域經營主體的數量增長、覆蓋面擴大與質量提升。
“山西的一些沿黃縣區産業相對初級,但産品更有特色。在鄉村e鎮建設過程中,我們依靠鄉村e鎮聯通上下游産業鏈環節,通過電商營銷與物流運輸將縣域産業同市域、省域乃至更為廣闊的範圍&&起來,通過暢通縣域産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破解鄉村電商發展中‘好貨難出村’的經營困境,讓沿黃縣區發展更具效能。”山西省商務廳副廳長梁志勇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