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一個夢想都值得閃耀——我省殘疾人運動員在亞殘運會逐夢賽場超越自我
金色的桂冠,屬於勝利者,更屬於拼搏者。10月22日—28日,來自44個國家(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在西子湖畔揮灑汗水,在錢塘江邊勇敢逐夢,書寫下一段又一段超越自我的人間佳話。我省參加亞殘運會的劉奕、馬金鑫、王嘉楠3名殘疾人運動員也迎來了綻放時刻,在賽場上,他們有鮮花、有掌聲,有不甘亦有淚水,但每一場的奮力拼搏,都充分展現了我省殘疾人精神風貌,熱愛、進取、頑強、不屈。
生命因拼搏而美麗
“那一刻是我生命中值得銘記的一刻。”回憶起幾天前奪得銀牌,來自長治市武鄉縣的女孩王嘉楠記憶猶新。為了胸前這塊獎牌,這位22歲的年輕小將付出了很多。
盲人柔道是殘障人士體育中難度最高的項目之一,因為無法靠眼睛判斷,運動員在競技中只能“憑感覺出手”,這使得他們在平時需要接受更加嚴苛的訓練。雖然沒能奪金有些許遺憾,但第一次參加亞殘運會的王嘉楠知道這枚銀牌的分量對自己有多重。
父母親在家務農,姐姐在外務工,王嘉楠和妹妹都患有白化病。“兩隻眼睛視力都低於0.1,也怕強光。”2018年初中畢業的王嘉楠不得不放棄了學業。王嘉楠的媽媽既心疼又憂慮,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
王嘉楠的媽媽找到武鄉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姜艷明,經姜校長對王嘉楠進行身體素質測試,發現她在體育方面極具天賦,王嘉楠獲得了進入盲人柔道隊訓練的資格。2019年2月,王嘉楠進入山西省體校進行訓練。對於18歲的王嘉楠來説,比起選拔入隊的喜悅,更多的是將要背井離鄉的不捨。
隊內的訓練非常辛苦。清晨6時,王嘉楠和隊友們就需要出早操,每年除了春節假期外,日日都是如此。“沒來這兒之前,覺得世界上只有我和妹妹這樣。練盲人柔道帶給我很多東西,提高了自信心,也變得自強自立積極向上。”訓練的艱辛不僅沒讓王嘉楠打退堂鼓,反倒讓她漸漸愛上了柔道。
雖然在場上看不清對手的動作和招式,但王嘉楠憑藉良好的天賦,2021年全國殘運會期間,剛練柔道一年就奪得了一枚銀牌,這讓她信心倍增。今年7月,王嘉楠進入國家隊,獲得了參加亞殘運會的資格。
賽場上,王嘉楠在半決賽對陣世界排名第三的哈薩克斯坦強將費多索娃,面對比她高一頭的對手,王嘉楠一改往日的保守戰術,不給對方留任何發力的餘地,抓住機會獲得領先並保持到最後。倒計時停表那一刻,王嘉楠反應慢了半拍,在觀眾的歡呼中,她再也抑制不住淚水。“太不容易了!”中國盲人柔道隊教練,也是山西盲人柔道隊主教練王存才告訴記者,“這枚銀牌就是王嘉楠一點一點拼出來的。”
“第一次代表中國站在亞運賽場,既緊張又激動,我想著那面國旗是因我升起的,就感覺特別自豪、特別光榮。”王嘉楠説,未來的目標是好好訓練,爭取站上更高的領獎&。
光明在黑暗中生長
“看春晚千手觀音時我流過一次淚,是因為感動;今天看亞殘運會盲人柔道比賽時我也落淚了,不僅僅是因為感動,更包含了震撼、激動、敬佩等複雜的感情。”一位杭州的觀眾在賽後告訴記者。在亞殘運會賽場內,我們看到無數觀眾起立鼓掌的身影,他們在充滿激情的體育盛會中收穫了感動、激勵,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對殘疾人來説,體育的價值和意義遠不止比賽成績本身,更是殘疾人增強體質、康復身心、參與社會、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來自呂梁市的馬金鑫患有先天性白化病,他是王存才教練最為心疼的一個孩子。“剛來訓練的時候,十分內向,將近三個月時間,給他講解動作,問什麼他也不説話,就只是用‘嗯’‘啊’來回應。”王存才教練説。
特別的孩子需要特別的方法,為了改變他的自卑,每天訓練結束後王教練總要叫住他,和他説話。“小馬過來”“小馬哥”“説説今天訓練怎麼樣”“累不累呀”……慢慢地,從最初“嗯啊”簡單的回答變成了“挺好的,不累”。“喜歡柔道嗎?小馬哥。”王教練問。“喜歡。”就這樣有了最起碼的回應。“小馬哥”的稱呼逐漸在隊裏傳開,而馬金鑫也在“小馬哥”的稱呼中漸漸活潑開朗起來。
訓練半年後,14歲的馬金鑫就隨着山西盲人柔道隊踏上全國比賽的賽場,雖然沒有獲得名次,但賽場上隊友們的精彩表現、奮勇拼搏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着眼界的開闊,夢想的種子逐漸在他內心生根。“找到柔道帶給我的快樂,感受到別人對我的尊重。”這是馬金鑫對盲人柔道的感受。今年5月,在全國盲人柔道錦標賽上馬金鑫獲得了男子-73公斤級J2金牌。
“為了今天,我已經很努力了,我也不知道下屆亞殘運會還能不能參加。”馬金鑫對於本屆比賽的成績很不滿意,他希望還有機會證明自己。“王教練説過,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找到成功,不管做什麼都要全力以赴,要拼才會贏。”
對於隊員的經歷王存才教練感觸頗深:“我希望更多的殘疾孩子能走出家門,參與到運動中去。無論哪種運動,去參與才會愛上它。這樣一來,他們能通過運動調整思想狀態、強健體魄,過上更加健康積極的生活。”
殘健共融 有愛無“礙”
渴望平等、渴望融合、渴望共享是每一個殘疾人的希望。“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健全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只是困難一些而已。”1999年出生的山西盲人柔道隊運動員劉奕柔弱的外表下隱藏着永不服輸的性格。
“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千百次被摔倒,千百次站起來繼續投入其中,磨練了我的性格,增強了我的意志品質。第一次獲得名次,第一次全運會冠軍,對我來説每一次都是突破,每一天都在進步。”劉奕坦言,隨着自己逐漸強大,身邊的變化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人對我們平等看待,收穫了越來越多鼓勵我的夥伴。”劉奕&&,不論是賽場上還是生活中的無障礙設施真的大變樣了,殘疾人朋友越來越能平等融入社會生活。
“接觸的人、事、物少,獲得的信息、知識就少,這是殘疾人邊緣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中國體育代表團盲人柔道隊副領隊、山西省殘疾人體育協會會長李俊溫&&,亞殘運會的舉辦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會的無障礙程度,這種提升不僅僅是硬體設施上的,也是軟體環境上的,社會對殘疾人更加尊重和關愛,相信這會加速讓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無障礙設施改造等方面的精準幫扶力度,為殘疾人解難題、辦實事、謀福祉,提升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小康,不只有物質的豐盈,更有生命的尊嚴。如今,全省215萬殘疾人正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社會發展。
美好的夢想引領奮鬥,不屈的精神震撼人心,每一個夢想都值得閃耀。亞殘運會雖然已經閉幕,但追逐夢想的腳步永不停歇,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本屆亞殘運會必將激勵更多殘疾人勇敢追夢,共同奏響生命的強音。(記者李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