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烏金”變“綠金” 煤城煥新機——山西柳林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3 10/21 09:04:58
來源: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烏金”變“綠金” 煤城煥新機——山西柳林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

字體:

  新華網太原10月21日電 作為山西優質主焦煤生産基地的柳林縣,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如何破解産業單一的發展困境,走出一條綠色轉型發展之路,成為柳林面臨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依靠創新驅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因地制宜發展多元現代農業……在探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進程中,昔日煤城正煥發新機。

  創新驅動 瞄準傳統産業“含智量”

  深秋的柳林,碧空萬里。走進山西柳林金家莊煤業有限公司,到處是一片繁忙的生産場景。

  “‘110工法’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加煤炭資源的回收率,也減少了掘進隊伍,提高了生産安全性。”在金家莊煤礦礦長王瑞鋼看來,新技術的應用帶來可觀的收益,“1條順槽可直接釋放産能12.3萬噸,創效近5700萬元。”

  “110”工法是指回採1個工作面,只需掘進1條順槽,保留0個煤柱,實現工作面間無煤柱的開採技術。圖為柳林金家莊煤礦。新華網 發

  近年來,柳林以“減”“優”“綠”為抓手,推動煤炭開採技術轉型升級,實現煤炭綠色智能安全開採。

  在山西柳林寨崖底煤業有限公司的調度中心內,十多塊液晶顯示屏上,井下巷道、瓦斯泵站、水倉管網、掘進工作面、綜採工作面、運輸皮帶等不同點位的影像實時顯示,工作人員依據數據進行操作,生産環節井然有序。

  “‘5G+智慧開採’通過井上井下‘一張網’管理,實現了礦井無人化、自動化、可視化運行。”寨崖底煤礦機電科科長李雲亮説,通過數智賦能,寨崖底煤礦工效可提升20%左右。

  寨崖底煤礦調度中心。新華網 發(王昕妍 攝)

  截至目前,柳林縣縣屬煤礦建成8處智能化綜採工作面、26處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累計6座煤礦推廣應用“110工法”開採技術。全縣煤礦先進産能達到91%,年煤炭産量穩定在3700萬噸以上。

  科技賦能 錨定新興産業“含新量”

  “煤海掘金”之後,柳林縣也面臨着産業轉型的抉擇。是“竭澤而漁”至“山窮水盡”,還是尋求突破迎來“柳暗花明”?柳林選擇了後者。

  在山西石器時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試生産車間,工人師傅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産。

  “這個項目的最大亮點,是將普通的石灰石通過獨有的專利工藝技術,高效清潔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特種納米碳酸鈣及新型複合鈦白粉等鈣基綠色新材料産品。”山西石器時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雲説,“這種新材料的生産過程不僅實現二氧化碳廢氣的大規模礦化利用,同時還能有效回收利用工業餘熱,節能環保效應顯著。”

  據介紹,該産品可廣泛應用於橡膠生産、造紙等行業,替代高耗能、高污染且價格昂貴的炭黑、鈦白粉及玻璃纖維等。張鵬雲&&,目前公司已經和國內數家知名輪胎及輸送帶企業展開了合作,助力橡膠製品行業“雙碳”發展。

  山西石器時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試生産車間。新華網 發(王昕妍 攝)

  這項新産業背後的支撐技術,來源於一座“藏”在山間的人才集聚中心——呂梁專家港。

  近年來,隨着柳林能源與環境院士工作站、山西金恒含鈣礦物及固廢資源清潔高效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煤礦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先後入駐運行,一些新技術、新應用、新産業從這裡走出並落地生根。

  “隨着‘專家港’功能設施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一個集創新人才引育、人才政策信息發布、科技項目對接、學術交流研討等功能為一體的高層次人才綜合服務平台。”呂梁專家港相關負責人説。

  “圍繞呂梁市重點産業鏈,培育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柳林縣委副書記、縣長燕明星&&,柳林縣將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培育新的增長點,積聚發展新動能。

  因地制宜 提升現代農業“含金量”

  隨着産業轉型步伐的加快,柳林的資源挖掘之路也從“地下”走向“地上”。

  寒露過後,遠近聞名的“棗鄉”柳林,28萬畝紅棗林迎來豐收。在三交鎮紅靈芝鮮棗開發專業合作社的院子裏,一箱箱紅棗“整裝待發”。

  “我們的特色是‘大棚鮮棗’,這種栽種方式能有效防止自然災害,可延長鮮棗至元旦、春節上市,價格是普通紅棗的兩倍多。”合作社負責人張彥忠説。

  三交鎮紅靈芝鮮棗開發合作社迎來紅棗豐收。新華網 發(王昕妍 攝)

  “近年來,柳林縣着力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打響了紅棗、核桃振興戰,並大力發展旱椒、木耳、湖羊、肉牛、中藥材五大特色産業。”柳林縣委書記楊月祥説。

  為了喚醒“土字號”“鄉字號”,柳林縣按照因地制宜實施“定制産業項目”。

  白家塔村曾是一個傳統的紅棗種植村。近些年,在政策支持下,村裏利用“合作社+貧困戶”的運行模式,嘗試種植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形成紅棗、核桃、特色果蔬有機種植基地。

  抓住地域特色,努力讓土、特、優農産品變成黃土地上的“搖錢樹”。劉家焉頭村紅潤中藥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訂單”的模式,發展道地中藥材柴胡、遠志、黃芪、連翹等2000畝。

  村民正忙着收割、裝運掃帚草。新華網 發(王鳳雲攝)

  通過挖掘資源優勢,統籌要素整合,賈家垣鄉曹家溝村帶領合作社和村民發展掃帚草種植産業,走出一條“金掃帚”致富路。目前,曹家溝村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0畝,按每畝産值3000元計算,年産值可達60萬元。

  楊月祥&&,柳林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讓農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繪就柳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畫卷。

策劃:劉雲伶

監製:王亮

製作:王昕妍

編輯:李哲賢

新華網山西頻道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李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