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下好産業棋 走好振興路-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3 09/26 08:46:46
來源:山西日報

榆社:下好産業棋 走好振興路

字體:

  原標題:【觀察】榆社:下好産業棋 走好振興路

  逐夢沃野繪畫卷,和美城鄉看今朝。

  金秋時節,榆社縣田野鄉村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一座座現代化的農業大棚碩果纍纍,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文旅項目游客不斷,一座座景色宜人的美麗鄉村串珠成鏈,一戶戶歡聲笑語的農家小院盡顯和諧……

  “環境美了、荷包鼓了、生活更幸福了。”群眾用樸實的話語誇讚新生活。近年來,榆社縣持續發展特色産業,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抓産業、促就業、穩增收、提效能,全縣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一幅和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生態旅游蹚新路

  夏秋之交的榆社雲竹湖波光瀲艷,山青水碧,如詩如畫。大片的荷塘,紅蓮相倚、蛙鳴陣陣。湖邊的農家樂游客不斷、歡聲笑語……

  “雲竹湖風景美、生態好,好吃好玩的真不少,很適合全家來玩。”太原的張女士一家三口玩了一整天,夜晚就住在湖邊的農家樂。

  綠色生態是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榆社縣充分發揮雲竹湖獨特的生態優勢,完善基礎設施,着力打造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一體的生態旅游與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

  坐落在雲竹湖畔的岩良村風景秀麗,隨着雲竹湖旅游開發,當地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飯,目前,全村已有10多家農家樂。村民劉俊鵬把農家小院精心改造成了吃住一體的“水鄉居”,頗受游客歡迎。他説:“每逢周末,房間早早就預訂完了。藉&鄉村游,小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進一步發揮山水生態優勢,榆社縣把望山見水的生態之美、詩情畫意的田園之美、百村百面的鄉土之美融入村莊規劃,&&《榆社縣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三年行動方案》,全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打造東莊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偏良村省級鄉村振興旅游示範村等,示範引領全縣鄉村振興發展。

  去年以來,榆社縣緊抓雲竹湖生態旅游契機,加速推進文化、旅游、體育、休閒、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湖區環境更加優美,生態風光不斷提檔升級,為周邊群眾發展生態旅游帶來了新機遇。

  今年“五一”期間,雲竹湖景區先後接待了3萬餘名游客,旅游綜合收入達480萬元。暑期累計接待游客超5萬人,旅游綜合收入達600萬元。

  特色産業譜新篇

  鄉村振興,基礎在産業、潛力在産業、希望在産業。近年來,榆社縣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産業,調結構、強龍頭、補鏈條、樹品牌、建園區,有力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和産業擴規增效,縣域經濟發展後勁更足,群眾的錢袋子也更鼓、生活更好了。

  走進西馬鄉牌坊村肉牛養殖基地,一排排標準化的養殖場房映入眼簾,圈舍內外乾淨整潔,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正在悠閒反芻,一派生機勃勃。牌坊村黨支部副書記裴如秀説:“村裏今年開始與山西牧樂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肉牛養殖項目,計劃引進500頭肉牛,目前已引進260頭,有望帶動18戶村民戶均年增收1.5萬元左右,還可為集體增收16萬多元。”

  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以來,榆社縣依託山西牧樂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委託代養”合作模式,以“公司+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先後帶動986戶脫貧群眾發展肉牛養殖,戶均增收3500元。

  為了進一步賦能鄉村振興,榆社縣去年開始重點推進設施蔬菜、肉牛養殖、生態甲魚“三個倍增計劃”,打造設施蔬菜、肉牛、笨雞三個超億元産業,帶動1.5萬餘戶脫貧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今年,榆社縣全面鋪開肉牛養殖産業,投資3億元,新建18座規模養殖300頭以上的高標準圈舍,發展新增育肥牛1.5萬頭、能繁育母牛5000頭,預計全縣肉牛存欄量可達3萬頭,通過政策獎補、“公司+基地+農戶”“委託代養”等模式直接帶動養殖戶114戶,戶均增收1.5萬元。

  如今,設施蔬菜已成為榆社縣促農增收的第一産業,種植面積達1.6萬畝,年産量7.2萬噸,産值1.35億元,帶動脫貧人口年均增收4000余元。仰天村彩椒産業園以種植出口型精品彩椒為主,2022年彩椒産量達115萬公斤,總産值550萬元,其中出口俄羅斯8.5萬公斤。“我們村集體入股機動地200畝發展彩椒種植,吸收脫貧戶53戶147人,每年分紅達18萬元,4年已累計72萬元。”仰天村村幹部曹利東説。

  鄉村善治煥新顏

  鄉村振興是産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的全面振興。榆社縣以鞏固銜接為契機,全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按照“五大振興”一起推、“六個一體化”一起抓發展思路,持續推進居家養老、醫療教育、供水供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9月5日,走進雲竹鎮桃陽村居家養老服務驛站,桌椅擺放整齊,碗筷乾淨整潔,食堂裏飄出陣陣飯菜香味,墻上醒目的老人生日表透露着驛站滿滿的人情味。

  為更好滿足農村老人居家養老需求,今年以來,榆社縣創新“1+驛站+7+N”居家養老服務模式,7個鄉鎮居家養老服務驛站陸續啟動,169個建制村已有126個村的居家養老服務驛站開始運行,為1500余名農村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助樂“七助”服務。

  “大爺,您想吃肥肉多一點,還是瘦肉多一點?”每天備餐,桃陽村居家養老服務驛站工作人員劉建華都會耐心地詢問每個老人的用餐要求。工作人員郝寶寧説:“驛站還配備有洗澡間、休息室、閱覽室和健身康復室,有醫務人員為老人提供日常的身體檢查,日常生活基本都能照顧到。”“我在這裡很舒心,不僅能吃飯、娛樂,連生病了都有人照顧。”村民巨局紅直誇養老驛站服務好。如今在榆社縣,小小的養老服務驛站已成為年輕人放心、老年人舒心、鄉村宜居宜業的重要保障。

  不僅居家養老,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榆社縣始終堅持增進民生福祉這條主線,順民心、厚民生,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讓脫貧成色更足,強化技能培訓,讓就業創業更有“底氣”,辦實事促就業,崗位送到“家門口”。

  為助力群眾穩就業、促增收,該縣緊密結合脫貧人口就業和市場需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率不斷提升。依託“榆社古建”省級勞務品牌,成立榆社古建集團公司,輸送古建工人到全國各地務工。今年以來,榆社縣脫貧勞動力共務工就業20824人,其中省外務工1743人,務工總人數、省外務工人數實現“雙增長”。

  此外,榆社縣還嚴格執行“雙線控輟保學”“六到位”機制,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全縣176個村衞生室達標率保持100%;農村飲水安全達標率穩定在100%……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幅幅日新月異的特色産業圖、一幅幅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圖正在箕榆大地加速繪就,革命老區榆社縣邁開新的發展步伐。(本報記者裴雲鋒 本報通訊員程煜媛)

【糾錯】 【責任編輯:李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