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太原8月22日電 “蔡家崖號”列車穿過重重呂梁山進入嵐河盆地,眼前豁然開朗:連片的萬畝土豆花海競相綻放,與遠處的青山、村莊相呼應,構成一幅自然寫意畫。
一顆土豆蘊藏着多少力量?近年來,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將馬鈴薯産業作為一項主導産業,抓種質源頭,擴品種繁育,延産業鏈條,創美食美景,塑文旅名片,形成了“土豆種—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多産業融合的特色全産業鏈模式。
從“飽腹”到“致富”,農業有奔頭
“以前種土豆是為吃飽,現在種土豆是想掙錢。”63歲的王家村村民王如珍是個種土豆的“老把式”,“現在的土豆個頭大,圓溜溜的,主要是豐産,畝産平均有5000斤。”收成漲的背後,用王如珍的話説,那是有了“金種子”。

康農薯業實驗室。新華網 發(孫濤 攝)
所謂“金種子”,指的是馬鈴薯種薯。
在康農薯業有限公司裏,一株株小拇指長短的青苗生機勃勃。技術人員輕捏滴管,將脫毒製劑滴入培養皿中,觀測記錄馬鈴薯脫毒種苗的生長情況。
“一個土豆切成七八塊種下去,經濟實用,但時間長了容易積累病害,導致土豆産量低。”嵐縣農業農村局産業部部長劉林權介紹説,一代土豆種植3年便需要脫毒,以保證馬鈴薯的産量和品質。

馬鈴薯種苗大棚。新華網 發(孫濤 攝)
據介紹,嵐縣建成了從切段繁殖脫毒苗到溫室、網棚繁育原種再到大田繁育一級種薯的良種繁育鏈條。嵐縣馬鈴薯被認定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並完成13萬噸綠色食品、750噸有機産品的認證。
“種薯就是馬鈴薯産業發展的‘芯片’。”劉林權説,有了好的品種,馬鈴薯的産量和品質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力。如今,依託當地農業技術企業,嵐縣年繁育種薯5000萬粒,在滿足當地種植需求的同時,還能對外供種。
從“土豆飯”到“旅游飯”,鄉村有看頭
八月,青山環抱的黃土坡上,土豆花成團成簇盛開,連成一片花海。

嵐縣土豆花海。新華網 發(孫濤 攝)
嵐縣土豆賣得火熱,與土豆相關的旅游、文化等産業也日漸成型。連續九年作為中國·嵐縣“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的主景區的王家村,靠着鄉村旅游發展起來。
“每年都有新變化。”第二次帶着女兒前來游玩的付麗説,“今年新增加了游樂設施和科普內容,孩子們可以學習到更多與土豆相關的知識。”
賞土豆花海、品土豆美食、住民俗客棧、展特優産品、覽非遺風采、觀地方小戲……二十多項精彩活動在土豆花海中輪番上演。

游客在花海中。新華網 發(孫濤 攝)
看著游客多了起來,王如珍也將家裏的小院修整一新,裝修、買傢具、打掃衞生,準備迎接前來游玩的客人。“沒想到種了一輩子土豆,還能吃上‘旅游飯’。”
王家村村支書王愛珍説,“現在每年游客量能達近萬人,村裏開了20多戶農家樂和民宿,平均每戶每月能收入4千多元。”
2023年,在原有的土豆花十八景基礎上,嵐縣結合王家村市級鄉村旅游示範村創建,投入300余萬元新建房車露營基地,讓廣大露營愛好者近距離感受山間美景、享受夏日清涼、體驗浪漫生活。
嵐縣縣長王小明&&,嵐縣將立足游客需求,打造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模式,精心規劃建設高品質民宿,真正實現景區旅游配套全面升級,為游客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從田間到餐桌,廚師有幹頭
“山藥蛋寶中寶,頓頓飯離不了。”這句話在當地流傳已久,足以顯現土豆是嵐縣人餐桌上的常客。
馬鈴薯有多少種可能性?
熱愛馬鈴薯的嵐縣人在挖掘馬鈴薯美食傳統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汲取各家菜係之所長,在嘗試中尋求轉化的靈感——“金絲繡球”“泰汁土豆卷”“嵐州一品鮑”“土豆月餅”等108種馬鈴薯美食,組成了獨特的嵐縣土豆全席宴。

嵐縣土豆全席宴。新華網 發(孫濤 攝)
中午十一點,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的院內便停滿了車。“在這見識到了土豆的好多做法,沒想到土豆還能這樣千變萬化。”從太原帶着一家人來嵐縣旅游的黎女士説。
嵐縣土豆宴推廣總部負責人馮亞明説:“我們以太原旗艦店為中心打造山西標杆市場,逐步拓展北方重要城市。接下來計劃在北京開店,讓嵐縣味道走得更遠。”

嵐縣土豆宴廚師實操培訓。新華網 發(孫濤 攝)
土豆宴的大力推廣,離不開大量廚師、廚娘。近年來,按照三産融合發展思路,嵐縣成立“嵐縣土豆宴職業培訓學校”,每年培訓近千人。2022年5月,嵐縣土豆宴廚師被認定為山西省級勞務品牌。
截至目前,嵐縣已累計培訓“嵐縣土豆宴廚師”4520人,實現就業2400餘人,人均年收入可達4萬元左右。
“當前,嵐縣土豆宴旗艦店、連鎖店、主食坊、農家樂集群化發展,帶動當地民眾提技能、增收入。”嵐縣縣委書記張新春&&,嵐縣以山西省土豆革命為契機,抓種質源頭,擴品種繁育,延産業鏈條,創美食美景,塑文旅名片。嵐縣的土豆産業成為當地的潛力産業、朝陽産業、富民産業。
策劃:劉雲伶
監製:王夢佳
製作:王昕妍
編輯:王亮
新華網山西頻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