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女孩在太行山紅豆峽游覽。 新華社記者燕雁攝
韓浩月
在太行山脈中南方向最為深邃處,有一峽谷名叫紅豆峽,原以為峽谷形似紅豆而得名,到這裡之後,才知這裡因四處生長紅豆杉而得名。夏季的一天,我躺在紅豆峽一間酒店房間裏發呆,不遠處刀削斧砍般的巨大山體靜靜佇立,我忍不住拍了一段小視頻發了朋友圈,並配文“躺着看山,兩不相厭”。
一年前的夏天,曾受朋友之邀來過紅豆峽,但因為下大雨,沒怎麼游覽美景就匆匆離去。為了彌補缺憾,今夏又來紅豆峽。這次看見的紅豆峽,滿峽滿谷燦爛且透明的陽光,沒了雨水帶來的雲霧繚繞,峽谷在視野裏徐徐展開,一覽無余。傍晚的時候,夕陽的余暉鍍在山峰上,宛如金山塔尖,輝煌又神秘,令人望而起敬。
紅豆峽歸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管轄,長治市是著名的“中國神話之鄉”,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神農嘗草等婦孺皆知的史前神話故事就發生在長治。據當地朋友講,這些神話的發生地,其實距離紅豆峽都不遠,也就是翻越一兩個山頭就能到達的地方。我上網搜索,雖然個別神話也有別的地方稱歸其所有,但確實都發生在紅豆峽方圓&&之內。我跟當地朋友講,這太厲害了,中國古代十大神話,四捨五入紅豆峽獨佔一半,難怪在這裡時常會感到仙氣飄飄。
在紅豆峽的幾天,朋友講到最多的,是名字聽起來距離現代人要近得多的人物,一個是荊浩,一個是曹操。荊浩是中國山水畫開山鼻祖、五代後梁時期著名畫家。這次我所住的山莊,前身就是為紀念荊浩而建設的荊浩畫院,亦是當年荊浩隱居紅豆峽繪畫時所住的地方。荊浩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匡廬圖》,因有匡氏兄弟數人結廬於江西廬山而得名,但從繪畫時間和畫面風格看,卻極為接近他隱居的太行山,鋻於《匡廬圖》並非畫家親自命名,而是乾隆時期收入《石渠寶笈續編》時編者所加,所以這又給《匡廬圖》畫的是太行山增加了一分可信度。
在紅豆峽幾天所飲的酒,名為“荊浩酒”。喝酒聊天時朋友談到,因為有荊浩隱居於此,當年有不少山水畫家與山水畫愛好者慕名而來,形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群落。我開玩笑説,那不是成了後梁時代的畫家村宋莊了嗎,朋友笑着説,可以這麼理解。想想進山之路如此險峻,再想想深山之中如此寂寞,而荊浩與他的朋友、學生們卻在此飲酒、創作,沒準還會歡歌,群山之中,有雅音迴響,這是世外桃源的標配啊。
關於曹操與這個峽谷的故事和傳説就有好幾個。他的著名詩作《苦寒行》就寫作於此:“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這首詩寫的是袁紹的外甥高幹,先降於曹操後又反叛。連年征戰疲勞不堪的曹操,為了剷除叛將,不得不翻越太行山,直面盤踞壺關口的高幹,軍隊在峽谷遭遇風雪襲擊,前面又無路可走,曹操寫下《苦寒行》一吐內心苦水。和《觀滄海》《短歌行》等豪邁奔放、慷慨大氣的代表作不同,《苦寒行》是曹操作品中的另類,它是中國詩詞史上一首不容忽略的“絕望之詩”,是梟雄在絕境之下的哀嘆。我和朋友一行走出舒適的山莊酒店,踏上曹操曾走過的路,也不由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這等絕境,只帶一瓶礦泉水輕裝上陣,都有寸步難行的感覺,就算山羊爬坡,也會三步一趔趄。遙想當年,曹操大軍車馬勞頓、輜重繁多,曹操不發愁是不可能的。
有了冰天雪地,有了《苦寒行》,有了梟雄末路,就自然離不開絕處逢生的故事。傳説就在曹操進退兩難的時候,山裏出現了一位放羊老人,老人不僅把一群羊送給了曹操軍隊,還指出了一條世人罕知的羊腸小道,通過這條小道便可翻山。曹操感激不盡,學習周朝“犧湯”的做法,把整只羊包括羊肉、羊骨以及處理過的羊五臟六腑等,通通入鍋水煮,士兵們分而食之,有了熱量與力氣,最終得以借助羊腸坂道逃出生天。這位放羊老人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據説後來曹操又返回此地專為無名老人建了一座廟,而這道“犧湯”,也被當地人稱為“轉運湯”。
聽了曹操的故事,便對羊腸坂道躍躍欲試,朋友雲淡風輕地説,早餐過後我們一起去走走。原本以為要走的是旅游區常見的那種開發後的山道,有扶手欄杆,有石階,起碼也能看清楚小道痕跡。沒承想,順着小路走了僅一兩百米,就徹底看不到小道的痕跡了,大山裏的植物覆蓋了一切,曹操軍隊走過的小道早已了無痕跡。已經多年未爬過野山的我打了退堂鼓,朋友説既來之則安之,羊腸坂道在前方還有遺跡,有必要親眼看一看。
深山也是有好幾副面孔的,在景點與酒店看到的山是一種樣子;鑽入山林後又是另外一種樣子;進入人跡罕見之處,更是另一番景象。那種由陌生的色彩、氣味、氛圍構成的景象,迅速把人投入到一個忐忑不安的環境中去,擔憂之餘又有些期待——這才是真正的太行山,這才是真正的紅豆峽,這才是神話之鄉與典故出處的原始味道。於是,少年時經常爬山積累的經驗被成功激發出來,也有了一些鬥志。
這點鬥志險些被一條蛇打敗。那條蛇距離我們不過七八米的樣子,有鍬柄那麼粗,它把自己掩藏得很好,看上去就像一截枯木。朋友辨認了幾分鐘,無法分辨究竟是蛇還是枯木,便自行前行了。我不甘心,繼續盯着看,結果看到了它眼睛裏閃爍而過的寒光,險些跌倒在地。強裝鎮靜地與它對視了十幾秒,企圖以人類的眼神打敗它,但以我落荒而逃告終——其實這根本算不上落荒而逃,我能離開的速度,也不過是一兩分鐘走一米,它要是想攻擊的話,估計我贏的可能性不大。後來想到,它可能也沒啥攻擊性,只不過被它從未見過的人類嚇到了,呆若木雞而已,想到此,又覺得它有些蠢萌可愛。
在距離羊腸坂道還有一兩百米的時候,一棵被雷擊倒的大樹徹底擋住了前行的方向,也讓我們放棄了行程,出於安全考慮,決定下山。羊腸坂道最終沒有看到,但並不覺得遺憾,因為在叢林中艱難行走的時候,有那麼幾個恍惚的瞬間,我聽見了曹操的呼喊和士兵的喘息。
離開前一天的傍晚,我獨自向紅豆峽的最遠處走去。修建的山道消失,剩下一段被填平的較為平緩的山路,再向前走,就到了幾座山峰腳下。山峰看上去幾乎是獨立的,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風,人在下面顯得特別渺小。走在這樣的地方,人是孤獨的,也是慌的,無數山鳥在唱歌,有了點百鳥朝鳳的意思。我用手機錄下它們的聲音,再播放,聽來清脆無比。一隻不知名的動物從腳邊竄出,瞬間消失在厚密的叢林裏,這告訴我,該打道回府了。山谷幽深,自有該敬畏的地方。太行山深處,自然更值得敬畏。
夏游紅豆峽,只是掀開了整個太行山的一片小小“衣角”。這山脈綿延不絕,有無數的峽谷,無數的故事、傳説,以及更為龐雜的未知和神秘。它們在白天展現巍峨,在黑夜收納整個宇宙賦予它的魅力。它永遠在那裏,哪怕無數次造訪,也無法了解它的全部,這是所有宏大山脈的共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