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行動丨田疇沃野繪興景——山西五寨高標準農田建設一線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正文
2023 07/12 08:31:41
來源:新華網

鄉村振興在行動丨田疇沃野繪興景——山西五寨高標準農田建設一線觀察

字體:

  新華網太原7月12日電(武斌)晉西北腹地,蘆芽山下,盛夏時節的五寨縣境內一片片農田阡陌相通,數萬畝馬鈴薯花競相綻放。

  作為山西省內少數少工業的縣區,忻州市五寨縣常年以田為抓手,致力于在土地上“做文章”,素有“晉西北的米糧川”之稱。

  五寨縣田間競相綻放的馬鈴薯花。新華網 發(劉篤效 攝)

  在鄉村振興的號角下,五寨縣如何從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邁進?近年來,五寨縣立足獨特自然資源與地理條件,不斷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正繪就一幅糧食高産穩産、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增收致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黑科技“當家”: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平整的土地、寬闊的耕道、錯落有致的田埂……盛夏時節,行走在五寨縣的田間地頭,呈現出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景象。在十萬畝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連片的農田裏少見勞作的農戶,只有幾臺大型農機往來穿梭。

   大型農機在田間作業。新華網 發(張向榮 攝)

  “這是自動駕駛輔助係統,這是智能數據採集終端,灑了多少農藥、灑在哪裏,資訊都有顯示。”手指駕駛室裏的兩塊小螢幕,五寨縣綠豐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邸希全説,大型農機讓種地變得更輕松。

  利用農機耕作的間隙,神農馬鈴薯生産基地經理李勇軍操作著搭建在田邊的智能節水灌溉係統控制臺。幾分鐘後,淺埋在田壟上的滴灌帶開始為馬鈴薯苗的根系澆水、施肥。

  據李勇軍介紹,以300畝農田為例,需鋪設6組水閥,15個小時後滴灌完成,無需人工值守,用水量由從前的每畝100噸降至20噸,“水泵的另一端連接著水溶肥,施肥比例也可通過控制臺精準控制,實現了邊澆水邊施肥。”

  數萬畝的農田,精準施肥的比例和數量又該如何確定?李勇軍指著田邊的“路燈”説:“這個智能終端設備依靠太陽能工作,不僅能採集空氣及地表中的溫度、濕度以及風力,還可檢測土壤中氮、磷等元素含量,晚上還有照明、殺蟲的作用。”

  在五寨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的辦公樓裏,智能終端設備收集的資訊被實時呈現在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上,當地懂水、懂地、懂電的土專家以及專業人員將對數據進行分析後,對施肥量進行計算,最終將結果反饋給農戶。

  五寨縣田間配備的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風能高清球形錄影機等智慧農業田間終端設備。新華網 武斌 攝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農田裏隨處可見的先進技術給五寨縣農業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一幅以黑科技助力農業生産的智慧農業畫卷,正在這片黃土地上鋪展開來。

  2021年至今,五寨縣累計投入4.96億元實施“田、水、電、路”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採用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建立集土壤、氣象、病蟲害等為一體的智慧農業監測係統,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11.3萬畝。

  “從春耕、春播、中耕除草到病蟲害防治以及秋收,我們實行機械化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100%。”據五寨縣農業局副局長石峰斌介紹,在高標準農田上種植的玉米由過去的畝産600公斤增長到如今的800公斤以上;加工型馬鈴薯最高畝産量達到7.3噸,是傳統種植産量的3倍。

  示范區引領:“望天田”變身“致富田”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丘陵區的五寨縣,平均海拔1400米,地下水資源豐富,被譽為“坐在水庫上的縣份”。當地75萬畝農田屬于典型的“水邊旱”。

  如何改變縣裏“靠天吃飯”的農作傳統,將老百姓的“望天田”變為“致富田”?2022年,一個佔地126平方公里的省級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在五寨縣內拔地而起,帶動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寨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新華網 發(張向榮 攝)

  “這是釀酒高粱,單價高、銷路好。”在示范區內的雜糧試驗示范基地,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栽培技術研究室主任白文斌,正在對新試種的高粱展開育種後的田間調查。

  出苗率、葉片數、抗旱性……白文斌仔細地記錄著數據,“通過數據對比,看看種高粱的效益能不能超過種馬鈴薯,讓村民再多一條增收渠道。”眼下正是試種鑒選期,白文斌與團隊內的11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將通過鑒定,選出適宜五寨種植的高粱品種。

  2023年,五寨縣引進山西省後稷實驗室,依托示范區建成300畝雜糧試驗示范基地,開展雜糧苗頭品種展示、谷子品種適應性篩選、名優釀酒高粱示范推廣等研究,涉及谷子、高粱、紅蕓豆、黑豆等20多個種類的上百個品種。

  五寨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內的數字農業平臺。新華網 武斌 攝

  農業的新變革也推動著鄉村改革。在五寨縣小河頭村,55歲的白效平駕駛著大馬力農機行駛在田埂上,“種了一輩子地,老了還能當上農機手,每月能多賺5000元。”白效平説。

  得益于五寨縣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權、種植主體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和示范區提供的土地托管社會化服務,老白不僅將土地流轉了出去,還參加了縣裏組織的高素質農民培訓,成為了一名農機手。

  托管服務不僅促進了當地農業産業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也幫助老白將土地流轉費用從每畝400元提高到800元。

  路子廣了,思路寬了,一股幹事創業的熱情涌動在五寨縣的田間地頭。五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主任蘇國平表示,示范區的建設不僅推動當地農業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也集聚起五寨縣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合力。

  産業鏈帶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糧食安全,也連接著農業生産與農民增收。

  近年來,五寨縣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新産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益康公司加工車間裏的谷子自動化生産線。新華網 發(張向榮 攝)

  在五寨縣益康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裏,小米經過去石、碾米、色選、拋光、包裝等工序後,準備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的生産線每年可加工谷子30萬噸,生産優質小米20萬噸、副産品9萬噸,年銷售收入14.6億元。”公司總經理李元春説,作為五寨縣引進的首家集雜糧種植、收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公司每年通過“訂單農業”讓利農戶增收3000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300個就業崗位。

  撐起支點、以點帶面,一批具有産業鏈生態主導力、關鍵環節掌控力的領軍企業正逐步在五寨落地生根。

  依托現代農業産業示范區,五寨縣打造雜糧、中藥材、生態養殖、現代農旅等7個産業園,通過延伸産業鏈招商,簽約引進雜糧種植基地、農副産品物流配送中心、中藥飲品加工、避暑康養和魚餌、鳥飼加工等優質項目,將産業鏈條中的衍生品“吃幹榨凈”。

  在五寨縣生態養殖産業園內,規劃1600余畝的東方希望大辛莊繁育場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預計9月中旬可試生産。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存欄能繁母豬1萬頭,年出欄商品豬25萬頭,年産有機化肥1萬噸,年産值可達11億元。

  五寨縣東方希望大辛莊繁育場項目建設現場。新華網 發

  作為國內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東方希望集團為何落戶五寨?集團養殖板塊左權片區工程建設總經理王海明坦言,東方希望是主動“登門”。

  “五寨有著發達的鐵路運輸網絡並建有冷鏈物流産業園,這在中部內陸地區並不多見。”在王海明看來,當地農業生産為生豬養殖提供了良好的飼料基礎,而物流和冷鏈産業又為項目後續的屠宰、加工、運輸提供了便利。

  而更讓王海明印象深刻的,則是當地各級政府官員願交心、聽訴求的幹事創業熱情。“從審批到環評、從土地流轉到水電路網等配套設施建設,縣、鄉職能部門以及村幹部多次現場辦公,為我們提供到府服務。”王海明説。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從“望天田”到“致富田”……五寨特色農業正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邁向發展産業,從發展一産轉變為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7月14日我們將舉辦第三屆馬鈴薯花文化旅遊節,邀八方來客共賞馬鈴薯花開、共謀轉型發展。”五寨縣委書記劉志成表示,宜居、宜業、宜遊的五寨縣正以打造馬鈴薯“育、繁、推、種、加、銷、遊”全産業鏈為重點,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興一方産業、富一方百姓。”

【糾錯】 【責任編輯:王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