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到2025年,重點行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固體廢物産生強度持續下降
太原要建“無廢城市”了
7月4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政府獲悉:該市近日&&的《太原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7項重點任務。根據《方案》,到2025年,全市鋼鐵、煤礦等重點行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固體廢物産生強度持續下降,新增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提升;“無廢文化”全面普及,“無廢細胞”創建完成,“無廢理念”深入人心,“無廢城市”建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無廢城市,是以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實施焦化、鋼鐵、水泥等傳統産業提檔升級,對大型工業企業重污染工藝實施“瘦身”提質和清潔低碳化改造。積極推進綠色礦山、“無廢礦區”建設,到2025年,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25%。
以新型建材産品研發和推廣應用為導向,綜合發展砌塊、板材、新型墻地磚、裝配式建築等系列産品。加快建設古交秦晉煤矸石燒結磚、山西太原土壤污染治理與固廢資源化利用項目。依託太原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推進廢金屬、廢紙、廢塑料等固廢綜合利用。
持續開展歷史遺留工業固體廢物排查整治,採用“生態保護修復+産業導入”方式,提升社會資本參與意願,落實土地復墾、生態治理和環境修復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廣“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生態農業模式,鼓勵增施畜禽糞污有機肥,大力實施有機旱作農業示範工程,鼓勵創建綠色防控示範縣。
本着“誰生産、誰回收”“誰銷售、誰回收”“誰使用、誰回收”的原則,指導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歸集主體合理布局回收點,建立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掃描識別設備和電子&賬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持續推廣“4+2”垃圾分類運營模式,對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處理後的廢棄物進行常態化檢測,對餐飲垃圾産生主體實施登記,遏制違法收運,實現垃圾分類過程全覆蓋。
針對泡沫、玻璃、舊衣物等常見低值可回收物,探索提供固定回收和流動回收服務,有效推動低價值垃圾回收循環利用。提高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化再生産品附加值,研究制定再生産品推廣應用相關政策。有序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園林廢棄物、污水污泥等低值有機廢物。將建成區內園林綠化垃圾消納處理基地統一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記者 薛建英 實習生 張珂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