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6月18日電(王亮)雲岡石窟一尊身着飄逸漢服的佛像,講述着1500年前的民族融合;華嚴寺殿中露齒、露背菩薩雕塑,異於講經時的莊重氛圍,呈現出遼金時的革新之風;恢弘的大同古城墻、護城河,訴説着塞外的和平時光,關聯着晉商輝煌、萬里茶道……
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這是首批國家歷史名城之一山西大同的名片。民族融合之地大同迸發着開放的氣質、改革的勇氣和發展的脈動,正朝着“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的目標邁進。
聽雲岡石窟講融合 領略平城開放氣質
雲岡石窟的一尊造像身着漢服。新華網 發
“這一尊造像,鼻梁是一刀切的,樣貌是域外的;但佛像穿的不是半袒式的袈裟,而是當時提倡的褒衣博帶的漢服。”雲岡研究院講解員代潔邊走邊説道。
距今1500餘年歷史的雲岡石窟,由北魏皇家營造,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大同市博物館的《北魏貴胄出行圖》。新華網 發
大同史稱平城,公元398年至494年,北魏在這裡建都達97年之久。進入大同市博物館,一幅高約15.5米、寬約50米的《北魏貴胄出行圖》映入眼簾,鮮卑族的服飾、漢制的儀仗述説着胡漢融合。
融合的血液,千百年來一直流淌在這座邊塞之城。
“大同疊加着數十個古代民族的文化,漢民族及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留下金戈鐵馬的迴響和輝煌燦爛的文化。”大同日報記者史涌濤&&。
大同這方土地向來開放,此處的人們一向包容、不排外,有着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尤其是大張高鐵的開通,拉近了大同與內蒙古、河北的距離,到北京也只要2小時左右。不少外地游客對大同的美食讚不絕口;很多大同人也時常搭上高鐵赴北京逛吃,體驗“京味兒”潮流。
作為新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和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重點城市,如今的大同在山西省發展大格局中承擔起“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的使命。
行走華嚴寺看革新 感受塞北改革勇氣
在華嚴寺的殿中,一尊在聽佛祖講經的菩薩露齒、露背,猶如活潑可愛的契丹少女,有着“東方維納斯”之稱。這與講經的肅穆不同,也與女子“笑不露齒”的封建理念相異。
華嚴寺的合掌露齒菩薩。新華網 發
“一般佛寺坐北朝南,但華嚴寺是坐西朝東,這與契丹人崇拜太陽神有關。”華嚴寺講解員靳岩介紹説,大同是遼金西京,有游牧民族特徵的華嚴寺有諸多革新之處。
更多的改革歷史留存於塞北這片土地。
“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改革後,成為可與秦國抗衡的強國;北魏時期馮太后、孝文帝力推漢化改革,以自我革新的方式打通了通往盛唐之路。”媒體記者任翔宇感嘆,改革之路,並非坦途;自我革命,更需勇氣。
雖然擁有如此多的光環,但大同卻被貼了近百年的“煤都”標籤。近年來,大同全面加快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京津冀旅游康養首選地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雲岡石窟景區從三百多畝擴展到三千多畝,為石窟保護贏得了空間,游客停留時間從二十分鐘增加至兩三個小時;大同古城修復保護工程實施,以禦河為界,禦西是保護完整的古城,禦東建設現代化新區;華嚴寺恢復重建了普光明殿、藥師殿、彌陀殿等多處殿宇……
無人機拍攝的大同市博物館及周邊景色。 新華網 發
一個大不同的大同呈現在市民面前,喚醒大同人的文化自信。
大同在主動擔當國家能源保供使命重任的同時,立足獨特的能源、區位、氣候等優勢,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在5月27日舉行的2023年山西大同融入京津冀專場招商推介會上,18個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370.4億元,涵蓋數字經濟、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綠色環保等多個新興領域。
漫步古城煙火氣 觸摸大同發展脈動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八角樓,是城墻四座角樓中最高的一座,稱為鎮樓。秋高氣爽時登上此樓,煙火萬家盡收眼底,有心曠神怡的感覺。這是大同雲中八景之一的‘鎮樓秋爽’。”大同公交司機馮冰邊開車邊給乘客介紹大同古城,從開講至今已有十餘年。
藍天白雲下的大同古城,護城河內可泛舟。(資料圖片)新華網 發(趙文貴 攝)
“明清重鎮大同,經歷過烽火連天、刀兵相接的慘烈戰爭,也參與了鑄劍為犁、商貿交通的和睦往來,更見證了富甲海內、匯通天下的晉商崛起。”大同市博物館講解員谷昕璐説,隆慶和議則是其中重要的轉折點。
“我有些同學是內蒙古、河北張家口的,和她們用方言交流零障礙。”以前谷昕璐不明所以,現在覺得與明清時期大同作為邊境貿易中心有關。
日前,雲岡石窟景區發布公告,2023年5月4日至9月30日對京津冀蒙晉在校大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圖為游客在雲岡石窟游覽。 新華網 發
大同市有關領導&&,“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是大同轉型發展全面提速的重要戰略機遇。大同已經謀劃形成了聚焦“八型八地”發展定位和“八鏈合作”的實現路徑,其中全面振興文旅産業是重點發展方向和重要突破口。
大同聚焦“八型八地”,實施“八鏈合作”,聚力建設山西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製圖:亢靜璇)
在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大同有自信更知不足。4月底以來,大同日報連發多篇文章,要有舍我其誰的自信、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正視差距的勇氣、爭創一流的精神等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據了解,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發展大會將於6月26日—28日在大同市舉辦。山西省文旅廳有關負責人&&,在大會前後,陸續組織山西省文化旅游供給側創新大會、大同·博物館高峰論壇、大同國潮時尚周等專題活動,“托舉大同首先成為國內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再持續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