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末年初,三晉大地天寒地凍。回眸2022年,我們行走山西親睹、親歷的那些人、那些事,此刻仍溫潤心間。年終盤點之際,再次捧出這些令我們淚目、暖心的山西故事,希望給予更多人前行的力量。
新華網太原12月28日電(王亮)2022年夏日的一場腎友線下活動上,山西省第二人民醫院腎臟病三區主任李寧的名字出現在了患者的文化衫上。先前並不知情的李寧又驚又喜,把“鐵粉”表演的視頻看了又看。
李寧的患者,要麼是等待腎移植的,要麼是腎移植過的。從醫幾十年,李寧明白多數患者要經歷生命的“至暗時刻”。與患者相處,李寧把他們當朋友,沒吃早飯她&&帶,有心事她&&開解。
疫情期間,李寧通過直播等與腎友交流,答疑解惑的同時也秀“才藝”,為病友演唱《不白活一回》。不少省外的患者通過直播慕名來到太原,要成為李醫生的病人,其中就包括身着“鐵粉”文化衫的山東大漢。
“他們現在恢復很好,心態也非常樂觀自信,敢於自信直面公眾。”李寧説。
醫者仁心。山西白求恩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高晉南也是一樣,治病先醫心。
“乳房有腫塊,會不會是乳腺癌?”“乳腺癌,是不是不治之症?”“手術後,我感覺身體不太對,是不是復發了?”“沒有了乳房,我會不會失去丈夫?”
這些都是高晉南經常碰到的問題,患者的這些“心事”影響着治療過程和效果。
“乳房體現着女性美,對於女性來説太重要了。”高晉南深知,作為醫生“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幫助女性解開心中的小疙瘩,“乳腺癌不是不治之症,醫學有辦法;乳房很重要,可以選擇保乳;總是很焦慮,要多和醫生多談談……”
治病得先醫心。醫生撫慰的不止患者的焦慮,有些則是患者家屬心中的波瀾。
夏晉蜀是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舒緩科主任,接收的病人不少處於生命末期。
患者走了,家屬怎麼面對親人的離去?一位30多歲的癌症患者平靜離世,夏晉蜀前後對家屬進行多次“哀傷輔導”,最終引導他們面對未來。
偶爾,夏晉蜀和同事們也收穫“生命的奇蹟”。一位幾乎瀕死的患者在營養治療下竟然逐漸康復,“一定要敬畏生命”。
夏晉蜀和同事們直面生命的逝去,在與患者和家屬共情時,也承擔着壞情緒、壓力和悲傷,“幾乎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在我面前哭過。”
怎麼調適?夏晉蜀的秘訣是多運動,看些歷史、哲學的書,“我希望更多人認識安寧療護,讓每一個人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