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孫上學後,先去舞蹈室排練,再到集貿市場買菜……這是大同市雲岡區恒安新區居民劉玉蘭平凡的一天。
作為大同市棚戶區與採煤沉陷區等搬遷居民安置區,恒安新區縱跨7個街道,常住居民達30多萬人。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衞生間、停車泊位不足,公共交通線路少……“臟亂差”曾是這裡的代名詞。
變化,從2019年開始。雲岡區將城市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開展恒安新區綜合治理,“用三年時間還群眾一個嶄新的恒安新區”。
——減亂象,取締5000余輛非法營運的電瓶車;
——增配套,公交線路增加4條,新建20座水衝式公共廁所、11座垃圾中轉站、11處便民市場和集貿市場,規範街道、小區、商業區停車位500個,增建社區公園與文化廣場;
——增服務,街道辦事處由原來的4個優化調整為7個,社區增至47個,社區服務如毛細血管延展至全區;
——增保障,新建中小學2所、幼兒園2所,建設鄉鎮衞生院、7家社區服務中心、11家社區服務站,增加就業培訓與招聘。
“原來只能在馬路邊活動,現在有了南風軒文化站和雲新文化廣場。”除了生活上的便利,這場綜合治理還圓了劉玉蘭的藝術夢。最近,她與舞伴們正為當地的“草根春晚”排練節目。
經過三年綜合治理後的恒安新區,也正迎來新的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