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亞11月30日電(記者馬思嘉、程瀟)初次到海南三亞參賽,香港毽球隊成員卻發現“場上好多老熟人”,或曾是巔峰相遇的對手,或曾是情感深厚的師徒,如今也都是&&緊密的老友——他們大多來自廣東毽球隊。
29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後簡稱“運動會”)毽球項目女子三人組決賽在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體育館舉行,廣東隊與廣西隊展開激烈爭奪。
廣東隊開局大比分落後,香港隊齊聲為廣東隊吶喊助威。41歲的老將孫麗艷上場後,廣東隊狀態回穩,對手失誤增多,最終廣東隊逆風翻盤,蟬聯一等獎。
“開局吃力,後面打出了很精彩的狀態——這個方面也是很有廣東特色,就感覺是‘打不死’的樣子。”帶隊觀賽的香港毽球隊教練林志偉很為廣東隊開心。最令他驚嘆的,還是他的啟蒙教練孫麗艷——她曾多次斬獲毽球世錦賽冠軍。“這麼多年過去了,孫姐還是這麼厲害!”
香港毽球隊拿下男子和女子雙人賽兩個三等獎,孫麗艷也為他們高興。在香港毽球起步發展階段,孫麗艷和她的教練張鐵林等人曾為之付出許多心血,而香港隊刻苦求學的精神也讓他們欽佩。
據帶隊參賽的中國香港足毽總會主席吳耀強介紹,毽球在香港屬於小眾項目,運動員都是業餘愛好者,在很長時間內水平都比較低,直到開始組隊到廣東學習交流、開展集訓,水平才逐漸提升。
林志偉上初中時,就曾在學校毽球隊組織下到廣東集訓,孫麗艷就是他的教練之一。廣東毽球隊的訓練模式和方法讓他收穫頗多。更重要的是,孫麗艷的執教方式也深深影響了他,成為他如今對待隊員的方式。
“我訓練狀態不好的時候,她不會督促我調整,而是會問我怎麼了,非常關心我的生活,還會將我心中對毽球的熱愛激發出來。”林志偉回憶説,最令他感動的一次,是孫麗艷對來自單親家庭的他説,“以後我來當你的姐姐”。
“香港隊很多教練都曾向廣東隊學習過,所以執教風格肯定會比較像。”林志偉説。
執教方式一脈相承,友誼也在球員間代代傳遞。
孫麗艷每次去香港,都會被香港毽球隊老友邀請去家中。林志偉和廣東隊一些隊員自中學時代相識,如今會被邀請去參加他們的婚禮。孫麗艷的愛徒、廣東女子毽球隊主攻李思文則收穫了來自香港隊的“粉絲”,兩人如今成為密友。
近些年,粵港毽球隊時常在國際國內賽事相遇,還每年輪流舉辦穗港杯(港穗杯)足毽錦標賽以交流切磋,迄今已連續舉辦30多屆。雙方毽球發展水平也持續提升——廣東毽球場遍地,人才培養模式日臻成熟;香港毽球發展也形成體系,在財政資助下,每月都有比賽,且走進了更多校園。
在本屆運動會上,雙方老一輩選手都欣慰地看到,毽球項目在國內發展越來越快,後輩不斷涌現,賽事愈發精彩。“最難的時候老一輩已經頂過去了,現在不斷向好發展,我們的目標是確保人才不斷層。”林志偉説。
作為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有着兩千多年歷史的毽球老少皆宜、富於變化、觀賞性強,世界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據國際毽球聯合會主席余國賢介紹,毽球在德國、法國、匈牙利、意大利等國家都受到歡迎。
“我們希望把更多毽球賽事引入香港,發揮香港的橋梁優勢,把我們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推廣到世界更多國家——首先要攜手努力,讓毽球成為亞運會項目。”余國賢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