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魏夢佳、郭亞強)近日,在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內,身着迷彩服的3800余名2024級本科新生齊聚一堂,迎來入校以來的“體育第一課”。作為清華學生代表,參加巴黎奧運會的運動員們與新生們分享自己結緣體育、奮鬥拼搏的故事。熱烈的掌聲不時響起,在場同學們聽得心神激蕩。
體育是清華的一張閃亮名片,“無體育,不清華”深植於一代代清華人心中。新學期伊始,清華傳承百餘年的體育育人理念和體育教學傳統,又開啟了新一批清華學子的築夢之旅,續寫着這所中國頂尖學府的體育傳奇。
“馬杯”鑄就奧運夢想
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巴黎奧運會上勇奪40枚金牌,這一中國體育的新篇,也留下了清華學子的青春風采。
經管學院2023級本科生張琼月站上女子50米步槍三姿季軍領獎&;社科學院2024級碩士生許諾獲得女子重劍團體第四名;社科學院2024級博士生夏雨雨在女子馬拉松項目中順利完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冠軍、法學院2014級校友葉詩文再戰奧運,在女子200米蛙泳項目中名列第六……
奧運賽場上的清華印記,源於清華體育的百年傳承。被戲稱為“五道口體校”的清華大學有着深厚的體育傳統和歷史積澱。濃郁的校園體育氛圍,培養了學子們熱愛體育、堅持鍛煉的生活習慣。校園馬拉松、新生赤足運動會、研究生運動會、“紫荊之巔”籃球賽、“臨門一腳”足球賽、“排山倒海”排球賽……豐富的課外競賽活動,已覆蓋各院係全體學生。
“學生群體競賽從每年9月份開始,到次年4月份結束,包括40余個競賽項目,競賽活動1000余場,近5萬人次參加,有效提高了學生參加課外鍛煉的積極性。”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説。
多年來,清華在射擊、田徑等競技體育項目方面碩果纍纍。其中,清華田徑獲北京市高校田徑運動會“十五連冠”;清華男女籃多次獲得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冠軍。截至2023年,清華的國際運動健將達到33人、國家運動健將達到163人,奧運冠軍楊倩、易思玲、世界冠軍胡凱、夏雨雨等都是清華學生。
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馬杯”的“馬約翰杯”學生大型綜合運動會是清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體育盛典,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田徑運動會已舉辦67屆。這一賽事實施積分制,貫穿全學年,參賽項目涉及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眾多類別。
“我經常跟學生們説,‘馬杯’就是你我的‘奧運’。”我國首位世界大型運動會男子百米冠軍、清華大學體育部副主任胡凱説,在“馬杯”的激烈角逐中,清華學子詮釋着“無體育,不清華”的精神內涵。
2006年至2016年10年間,清華環境學院學生陳熹在“馬杯”賽場上累計拿下73個單項冠軍,其中10次獲女子三項全能冠軍。這個曾因粉碎性骨折被醫生警告不能參加體育運動的女生,創造了“馬杯”賽場的運動奇蹟。
如今,已成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師的陳熹,再次為學院拿下女子三項全能金牌。陳熹説,最難忘的畫面,就是大家在操場上圍着“馬約翰杯”勝利狂歡,激情澎湃地擁抱、跳躍和哭笑。“這就是我們心目中嚮往的真實絢爛的人生。”
操場成為“終身課堂”
在清華體育館內的榮譽展板上,我國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從1914年起,在清華工作52年的馬約翰,是清華體育運動最重要的倡導者。一年一度的“馬約翰杯”就是紀念他為清華體育作出的傑出貢獻。
從馬約翰先生的“體育的遷移價值”的教育思想,到蔣南翔校長提出的“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再到“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並重”的體育教育觀,直至“無體育、不清華”的學子共識……百餘年來,一脈相承、歷久彌新的體育育人理念,已經成為清華大學的辦學特色之一。
馬約翰的體育思想中,始終貫穿體育能使身體、心理、人格共同發展完善的理念。他希望學生們“個個身體強健”,經常敦促他們“要好好鍛煉身體,不要出去給中國人丟臉”“球可輸,運動道德不可輸”“我們要把運動家精神帶到生活中去,絕不放棄”。他在操場跑道上對奮力拼搏的學生激動高喊“快!快!拼盡全力!”的場景,成為幾代清華學子難忘的校園記憶。
清華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關凌霄對學校的體育氛圍感受頗深:“清晨四五點鐘,就有人在校園裏晨跑,下午4點半後,操場上更是‘人滿為患’。”
作為清華大學冰球隊的隊員,關凌霄每次訓練結束,無論多晚都會在校園裏跑一跑。“通過體育鍛煉,意志力和體質都有所增強,精神頭更足,學習和做科研時也更游刃有餘。”
“我們要把清華的操場,打造成清華學子的‘終身課堂’。”胡凱&&,清華的體育傳統,傳承至今,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涵,但相同的是強健體魄、磨煉品質,努力爭取為國家更長、更好地服務。“這種體育教育可能在無形中對學生的影響已深入骨髓。”
1998年起,體育課上男生測試3000米、女生測試1500米就是清華的特色和基本要求;2014年起,清華恢復新生第一堂體育課;2017年,清華恢復“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老校規;開設田徑、球類、游泳、武術、跆拳道、藝術體操、擊劍、跳水、射擊等50余門體育相關課程,多門課程成為校內、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
近年來,清華更加重視體育教育,不僅將新生“體育第一課”作為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還建立“4+2+2”的體育課教學模式,即4個學期有學分必修、2個學期無學分必修和2個學期選修,使本科4個年級都要上體育課。
體育樹起教育旗幟
歷經百餘年的積澱、探索與發展,清華已形成一套特有的體育教育的體系。作為雙一流高校,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將清華的體育傳統發揚光大,同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更好地發揮體育育人的作用,成為清華大學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
清華統計數據顯示,儘管該校男生3000米跑、女生1500米跑和男生引體向上成績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與20年前相比仍呈下降趨勢。
“這充分體現了體育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劉波認為,大學體育發揮的作用應是“四位一體”,即“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學校要把體育作為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要把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作為初心和使命,學生要把體育作為終身的愛好和習慣。
他&&,在統籌好課堂教學、代表隊管理、課外鍛煉和競賽、場館建設以及學科發展等工作的基礎上,清華還會繼續探索推進體育教學方面的多元評價改革,激勵更多院係重視體育、參與體育項目,希望能形成適合新形勢新要求、可供複製的經驗。
從學生運動員成為碩博士學生,做輔導員、留校當老師,10多年來,胡凱一直在思考如何將他的專業技能和從清華得到的營養“反哺”給師弟師妹。
在胡凱看來,體育教育更多的是能力培養,最終實現價值塑造,為學生培養正確的三觀,塑造健康的體魄和人格。“從體育到教育,這個‘育’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