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9月10日電 體育時評: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
新華社記者公兵、蔡擁軍
這是9月10日拍攝的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10日,國家體育總局、公安部在大連聯合召開足球職業聯賽“假賭黑”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公安機關依法嚴肅查處足球領域賭球、假球等違法犯罪情況,以及中國足協對涉案足球從業人員的紀律處罰情況。
此次專案查實涉嫌假球、賭球比賽120場,涉及中超、中甲、中乙、足協盃、女超等足球職業聯賽,涉案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球隊41支;43名原足球從業人員遭終身“禁足”……涉及聯賽領域之廣、涉案球隊之多、處罰力度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自2022年以來,足球領域新一輪反腐舉國關注,無論是陳戌源、杜兆才等原足協官員以及李鐵等原教練員等人的違法亂紀情況,還是“假賭黑”亂象,都引發社會輿論強烈震動。上一輪大規模足球反腐僅僅過去十多年,中國足球又出現更為嚴重的系統性、塌方式腐敗,深思之餘當施雷霆之舉。
客觀而言,2015年頒佈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中國足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在部分領域取得一定成效。但腐敗、“假賭黑”問題的再次出現,説明中國足球改革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監管,發展軌跡出現了一定偏差。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腐敗、“假賭黑”問題嚴重侵蝕足球行業肌體,嚴重損害體育事業形象和公信力,嚴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待,與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足球工作的決策部署背道而馳。剷除足球腐敗,是事關足球改革成敗的重大問題。
中國足球已出現三次大規模腐敗問題,首次出現還是在本世紀之初。之所以多年來治而不愈、抓而不絕,在於長期以來足球領域黨的領導弱化、黨內監督缺失,足球行業存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不力,監督制約機制建設滯後,有效監管不及時、不精準、不到位的問題。
整治足球腐敗,必須牢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善黨內監督機制,加強足球行業黨建工作;不斷推動足球行風的轉變和風氣凈化,壓縮腐敗滋生空間;持續加強足球從業者思想政治教育,推進足球文化建設;加強宣傳引導,改善行業環境,重塑行業形象,提高行業公信力。
整治足球腐敗,必須強化公安、體育等部門的協同機制,加大聯合治理力度,完善聯合治理模式,形成治理合力,強化威懾效應,提高治理效能;壓實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足協、俱樂部行業監管責任;建立完善包含刑事處罰、行政執法和行業自律在內的完整監督懲戒體系,將依法、依紀、依規懲治貫通一致,打好系統懲治“組合拳”,構建整治足球腐敗的長效機制。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足球從業者因敬畏而“不敢腐”,因制度而“不能腐”,因覺悟而“不想腐”。
中國足球要浴火重生、脫胎換骨,必須與過去一切腐敗行為、行業亂象作徹底切割。所有足球從業者都應提高政治站位,勇於刮骨療毒,樹立紅線意識,堅持底線思維;若敢以身試法,必將付出慘痛代價。
為早日實現中國足球振興,當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清除各種行業污垢,還綠茵場清朗生態,才能讓國人真正看到中國足球的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