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寨的“村超”文體旅突圍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8 17:47:41
來源:新華網

貴州苗寨的“村超”文體旅突圍之路

字體:

  新華社貴陽5月28日電(記者周宣妮、羅羽、吳思)回憶起27日晚上與國際足球巨星卡卡的見面,89歲高齡的“村超爺爺”楊老趕難掩激動的神色,“我們在球場邊見到了卡卡,並且準備了一套禮物送給他,包括擺貝的苗族蠟染圍巾和外套。”楊老趕説。

  5月27日,當地村民為卡卡(左)佩戴具有民族特色的圍巾。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在貴州“村超”爆火之前,來自貴州省榕江縣擺貝村的楊老趕已在深山苗寨裏待了大半輩子。對他而言,“村超”改變了他的人生,也讓擺貝村這個偏遠的苗族村落重獲新生。

  在去年夏天“村超”賽場舉行的一次文藝展演中,擺貝村受邀參演節目。楊老趕扛着捆牛繩,和村民們一同出現在“村超”球場,引發觀眾的好奇。一組他身着苗族傳統服飾,行走在“村超”賽場上的照片和相關短視頻隨之走紅網絡,楊老趕也被網友譽為“代表真正的苗族形象”,慈愛和藹卻又神秘的“村超爺爺”。

  5月27日,楊老趕(中)和卡卡(左)合影。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作為一名老黨員,楊老趕將宣傳本村苗族文化作為己任,每次“村超”展演從不缺席。擺貝苗寨從“養在深山人未識”變成了榕江新的文旅打卡地。

  “他每次來球場都非常開心,相關流量也給村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很多游客都衝着他,來到村裏游玩。”擺貝村駐村第一書記羅麗萍説,如何讓這個偏遠小鄉村,承接“村超”流量,享受體旅融合的紅利,“為擺貝炒熱度”,成為村支兩委的工作重心。

  在“村超”賽場周圍的非遺展銷攤位上,擺貝村的手工藝産品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來自擺貝村的61歲繡娘姜老本,正在攤位上向顧客介紹蠟染裙裝上的苗族圖騰和足球元素。

  作為榕江縣苗族服飾項目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姜老本如今正帶動村裏的繡娘一起發展苗繡蠟染産業。每個周末的球賽夜,都能在攤位前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資料圖:姜老本(右)在展示她製作的百鳥衣。新華社發(王炳真 攝)

  從八歲就開始跟着奶奶學繡花和蠟染的姜老本,看到游客認可自己的手藝,感到格外自豪,“我們的‘村超’周邊産品非常暢銷,品類也不斷擴大。蠟染的衣服、帽子和圍巾銷量特別好,去年僅T恤這個單品,一週最高銷售額就超過5千元,我們家的年收入更是達到了40多萬元。”

  “沒有‘村超’之前,我們村的非遺産品銷路受限,以單個繡娘的訂單式生産為主。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學手藝賺錢,村裏新設蠟染刺繡展示廳,還開辦了蠟染刺繡車間,目前吸納全村穩定就業10人,還帶動其餘繡娘30多人。”羅麗萍説。

  “村超”讓擺貝村迎來了發展模式的變化,從“等着游客上門”,到主動轉變發展思路,思考如何承載“村超”流量。日新月異的擺貝村,成為吸引青年回鄉創業的文旅“孵化器”。

  剛成為擺貝村文旅推薦官的納雲蘭,身穿苗族傳統刺繡蠟染服飾,和朋友在“村超”賽場上跳起了蘆笙舞。納雲蘭以前和丈夫在浙江開廠,去年“村超”爆火後,便決定返鄉創業,從事文旅和三農産業,幫村裏進行網絡銷售和直播帶貨。

  “以前村裏人有想法,也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但苦於找不到合適的發展契機。如今每到周末,村裏的民宿都供不應求,年輕人也回鄉創業,開起了餐館、蠟染刺繡工作室、小賣部和民宿。”納雲蘭説。

  “現在村裏的業態越來越豐富,我們也親眼見證着‘村超’和擺貝村一步步發展成如今的模樣。”即將結束駐村,心中充滿不捨的羅麗萍坦言,“我們有信心把苗寨建設得更好,在‘村超’持續帶動下,進行文體旅融合發展,吸引更多人來到榕江。”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