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嶺 湯湯渭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稱為“寶雞”,這裡是“青銅器之鄉”,“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
何尊1963年在寶雞出土,製造於西周早期,內底銘文中有“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一詞的最早記載。
周原膴膴,青銅熠熠。寶雞,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自漢代以來,因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文之重要,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陜西寶雞是周秦文化的孕育之地,出土了大量青銅器,被譽為“青銅器之鄉”。這裡出土的青銅器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豐富,特別是長篇銘文青銅器較多,是研究西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館藏文物48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102件,尤以周秦青銅器著稱於世。這些古老精美的鼎、簋、尊、盤,以及鑄刻於其中的銘文,講述着中華禮儀之邦的深廣源頭。

7月11日,“從文物裏讀懂中國”全國媒體尋根溯源陜西行活動走進寶雞青銅博物院。館中有件既像飯盒,又像熱水壺的文物頗有來頭,它究竟是作何用途?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青銅文化為主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以《青銅鑄文明--周秦文明之光》為基本陳列主題,分為四個單元,展示了周秦時期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寶雞悠久的人文歷史。



為弘揚中華禮儀文化,賡續中華歷史文脈,中國航海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聯袂推出文物展“天下有道——周禮主題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鼓點陣陣,擂動人心。樂手的一次次位置變化配合着民間舞蹈動作,為游客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震撼。
龍年春節期間,入夜,以國寶“何尊”為原型的《何以為尊》燈組,光彩奪目的“鳳鳴九天”“詩經風雅”“封神榜”燈組,閃亮於陜西寶雞陳倉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