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小米的新味道

  氣溫回暖,黃土高原又添新綠。陜北小米助力一二三産深度融合,增收致富實現“多點開花”;2023年,留壩縣接待遊客達588.61萬人次,這個數量是當地總人口的140倍,吸引力背後是這個秦嶺小城的抉擇;如果家門口有不錯的工作,誰願意四方奔走把青春留在他鄉……3月18日至3月24日,看新華社記者鏡頭下的精彩故事。

新華社經濟隨筆|陜北小米的新味道

因小米而得名的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大學生張雄彪與20多個同學一起返鄉創業,設立陜西青創聯盟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幫助鄉親們“賣小米”,累計帶動農民增收600多萬元。(記者:陳鋼 雷肖霄)

七年觀察:留壩的抉擇

每天傍晚,燈光亮起,投射燈總會在古樸的留壩老街投影下“留壩,留下吧”的字樣。2023年,留壩縣接待遊客達588.61萬人次,這個數量是當地總人口的140倍,吸引力背後是這個秦嶺小城的抉擇。(記者:劉書雲 張斌 )

高品質發展推動東西部産業新一輪聯動調整

作為安康市消費電子産業鏈鏈主企業,公司歷經5年發展,已成為國內生産規模較大、科技水準較強的光學元器件研發生産企業。2023年實現産值2.1億元,上繳稅收1000萬元,帶動就業500余人。(記者:張京品 張晨俊)

新華全媒頭條|把握機遇,追光新賽道——“追光計劃”壯大陜西光子産業集群觀察

光子産業是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新興産業。近年來,陜西把握機遇發揮原始創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以深化技術與産業創新生態體係為動力,發布“追光計劃”,推動光子産業集群快速壯大。(記者:賀佔軍 張晨俊 鄭昕)

新華社經濟隨筆|西部山城成為“毛絨玩具新都”的啟示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用工用地成本增加,一些人擔心沿海地區的制造業會流向越南、印度等人工成本低的國家。但實際上,這些轉移産業的重要承接者,是我國廣袤的內陸地區。(記者:張京品 張晨俊)

開往春天的列車

眼下,陜西漢中市百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西成高鐵線上,一趟趟列車穿行在金黃色的油菜花海之中,為秦巴山區勾畫出朝氣蓬勃的春日景象。

功能表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