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過後 忙收搶種
陜西西安“三夏”見聞

  賡續千年文脈,共襄千秋偉業。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彰顯泱泱大國氣象,凝聚民族復興力量;芒種麥子黃,布穀高聲唱。農人不知熱,田間收穫忙;炎炎夏日,在黃土高原的陜西省綏德縣,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充盈校園……6月5日至6月11日,跟隨新華社記者的鏡頭和腳步,探索本週身邊事。

賡續中華文脈 澤被千秋後世——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

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分佈在神州大地的東西南北,既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渾然一體,集中保藏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時代表達。(記者:張晨俊、梁愛平)

芒種過後 忙收搶種——陜西西安“三夏”見聞

隨着降雨結束和晴好天氣到來,陜西夏收進程呈加快之勢。截至目前,陜西省已累計收穫小麥232.58萬畝,佔總播種面積16.18%;累計搶播夏播糧食作物255.12萬畝,佔預播面積24.1%。大規模機收作業已在關中平原全面展開,全省“三夏”工作穩步推進。(記者:劉彤、邵瑞)

“在縣城,上和大城市一樣的體育課”——來自西部體育支教志願服務一線的聲音

炎炎夏日,在黃土高原的陜西省綏德縣,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充盈校園。最近,50名大學生志願者在綏德20所幼兒園、中小學和體培中心開展為期兩個半月的體育支教服務,帶來了新的教學內容和理念,充實了基層體育教師隊伍,也實現了自己所學與基層所需的“雙向奔赴”。(記者:鄭昕)

新華全媒+丨“龍口奪糧” 陜西頻現“暖心之舉”確保夏糧搶收

今年入夏以來,陜西關中平原遭遇罕見“連陰雨”,嚴重影響了當地小麥收割、晾曬。面對不利影響,陜西多地頻現為民紓困的“暖心之舉”,被網友讚為“及時雨”。(記者:孫正好)

秘魯精品文物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出

6月10日,由陜西省文物局和秘魯共和國文化部聯合主辦的大型展覽“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國四方之地”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開展。(記者:李一博)

菜單
0100702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